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近来我国高速公路发生多起有关客车相撞的严重交通事故,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掌握好车距,...

近来我国高速公路发生多起有关客车相撞的严重交通事故,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掌握好车距,据经验丰富的司机总结,在高速公路上,一般可按你的车速来确定与前车的距离,如车速为80km/h,就应与前车保持80m的距离,以此类推,现有一辆客车以大小v0=90km/h的速度行驶,一般司机反应时间t=0.5s(反应时间内车被视为匀速运动),刹车时最大加速度a1=5m/s2,求:

(1)若司机发现前车因故突然停车,则从司机发现危险到客车停止运动,该客车通过的最短路程?并说明按经验,车距保持90m是否可行?

(2)若客车超载,刹车最大加速度减为a2=4m/s2;司机为赶时间而超速,速度达到v1=144km/h;且晚上疲劳驾驶,反应时间增为t′=1.5s,则从司机发现危险到客车停止运动,客车通过的最短路程?并说明在此情况下经验是否可靠?

 

(1) 可行(2) 经验不可靠 【解析】 试题:(1)司机发现前方危险在反应时间内前进的距离: ,刹车时间前进的距离: 司机发现危险到客车停止运动,客车通过的最短路程x: 经验可行. (2)若客车超载,司机发现前方危险在反应时间内前进的距离: 刹车时间前进的距离: 司机发现危险到客车停止运动,客车通过的最短路程x: 按照经验,144km/h安全距离为144m. 在多重违章情况下,经验不可靠.所以要按交通规则行驶,经验才有可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科技小组要测量一未知电阻Rx的阻值,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器材:

A.待测电阻Rx                                  

B.电池组(电动势3 V,内阻约5 )

C.电压表(量程3 V,内阻约3 000 )              

D.电流表(量程5 mA,内阻约10 )

E.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50,额定电流1.0 A)      

F.开关、导线若干

该小组使用完全相同的器材用不同的测量电路(电流表内接或外接)进行测量,并将其测量数据绘成UI图象,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①由测量结果判定_______图测量结果较为准确,其测量值Rx=_______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Rx的测量值________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②请把正确的测量电路图画在方框内______

 

查看答案

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某小组使用位移传感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一点A由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可以测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描绘出滑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s随时间t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①根据上述图线,计算0.4 s时木块的速度_______m/s,木块加速度a=_____m/s2

②为了测定动摩擦因数,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③为了提高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测量精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

A.A点与传感器距离适当大些

B.木板的倾角越大越好

C.选择体积较大的空心木块

D.传感器开始计时的时刻必须是木块从A点释放的时刻

 

查看答案

在地面附近,存在着一个有界电场,边界MN将空间分成上下两个区域I、II,在区域Ⅱ中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在区域I中离边界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如图甲所示,小球运动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小球受到的重力与电场力之比为3:5

B. t=5s时,小球经过边界MN

C. 在小球向下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大于电场力做的功

D. 1s~4s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

 

查看答案

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质量为M的木板,木板左端有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现对木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木块与木板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仅增大木板的质量M,则时间t增大

B. 若仅增大木块的质量m,则时间t增大

C. 若仅增大恒力F,则时间t增大

D. 若仅增大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则时间t增大

 

查看答案

如图甲所示,为测定物体冲上粗糙斜面能达到的最大位移x与斜面倾角的关系,将某一物体每次以不变的初速率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推出,调节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实验测得x与斜面倾角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m/s2,根据图象可求出(  )

A. 物体的初速率

B.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C. 取不同的倾角,物体在斜面上能达到的位移x的最小值

D. 当某次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将沿斜面下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