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某同学利用图甲的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该同学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

某同学利用图甲的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该同学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乙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出),其中:

(1)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

(3)本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为了计算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____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B.画出图象,量出其倾角,由公式算出加速度

C.画出图象,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连续两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4)若某次实验的电流频率变为52Hz,而同学不知道,那么加速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0.40 0.80 C 偏小 【解析】 (1)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由此可知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2)通过题目给出的数据作出速度—时间图象,解出其斜率即是小车的加速度. (1)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每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那么时间为:T=0.02s×5=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连的速度为:.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结合逐差法可得加速度. (3) A、C、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如果只使用其中两个数据,由于偶然误差的存在可能会造成最后误差较大;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考虑到误差,不可能是所有点都整齐的排成一条直线,连线时,应该尽量使那些不能画在线上的点均匀地分布在线的两侧,这样图线上会舍弃误差较大的点,由图线上任意两点所对应的速度及时间,用公式算出加速度,所以误差小;故A错误,C正确.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当纵坐标取不同的标度时,图象的倾角就会不同,所以量出其倾角,用公式a=tanα算出的数值并不是加速度,故B错误. D、依次算出连续两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相当于只用了第一个数据和最后一个数据,误差大。应该采用逐差法的形式来处理数据,故D错误. 故选C. (4)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52Hz,f>50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真实位移差偏小,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判断:01s内的加速度为     m/s2(填写大小和方向,方向用正、负号表示);03s内的位移为     m (填写大小和方向,方向用正、负号表示);04s内的路程为     m

 

查看答案

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秒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小6m/s,则物体在前3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

一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在光滑斜面上向上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2 m/s2,设斜面足够长,经过t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为4 m,则时间t可能为(  )

A. 1 s    B. 3 s    C. 4 s    D.

 

查看答案

将一物体自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忽略空气阻力,落到地面之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在运动过程中

A. 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发生位移之比为1:2

B. 物体通过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C. 物体在位移中点的速度等于

D. 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

 

查看答案

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 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 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 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