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正在走进千家万户,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较近,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kg,汽车车速为90km/h,从踩下刹车到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s,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 )
A. 450 N
B. 400 N
C. 350 N
D. 300 N
足够长的倾角θ=53°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有一物体在斜面上滑动,已知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取g =10m/s2,sin53°=0.8,cos53°=0.6。
(1)当物体从斜面顶端往下滑动时,求物体滑动的加速度;
(2)如图所示,当物体以v0=6.4m/s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向上滑行时,求:
①物体沿斜面向上滑动时,物体的加速度;
②物体从斜面底端开始向上滑行到再次返回斜面底端所需的时间;
③若仅将斜面倾角θ变为37°,其他条件不变,则物体在开始第1s内的位移大小.(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如图所示,质量为4.0kg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为20N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20;取g = 10m/s2,cos37°= 0.8,sin37°= 0.6;求:
(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经过2s撤去F,再经3s时物体的速度为多大?
(3)物体在5s内的位移是多少?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下落,当他下落125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2.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 m/s,g=10 m/s2。试求:
(1)打开降落伞时运动员的速度大小;
(2)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
甲、乙两同学均设计了测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甲同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为一质量为M的长直木板,B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m的物块,C为物块右端连接的一轻质弹簧测力计。实验时用力将A从B的下方抽出,通过C的读数F1即可测出动摩擦因数。则该设计能测出________(填“A与B”或“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为________。
(2)乙同学的设计如图乙所示。他在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有A、B两个光电门,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物块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测力计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实验时,多次改变砂桶中砂的质量,每次都让物块从靠近光电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多组测力计示数F及对应的物块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在坐标系中作出的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与纵轴的截距为b,与横轴的截距为c。因乙同学不能测出小车质量,因乙同学不能测出小车质量,故该同学还应该测出的物理量为 _______ 。根据该测量物理量及图线信息可知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 ________ 。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算出.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2)如图所示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象,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
A.平衡摩擦力过度
B.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C.所挂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3)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_______的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