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不能完成的是(____)
A.钩码的个数, B.钩码的个数,
C.钩码的个数 D.钩码的个数,,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根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在作图时,下图中更加符合实际的图是___图.(填“甲”或“乙”)
一实验小组想要探究电磁刹车的效果。在遥控小车底面安装宽为L、长为2.5L的N匝矩形线框,线框电阻为R,面积可认为与小车底面相同,其平面与水平地面平行,小车总质量为m。其俯视图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有界匀强磁场如图乙所示,小车在磁场外行驶的功率保持P不变,且在进入磁场前已达到最大速度,当车头刚要进入磁场时立即撤去牵引力,完全进入磁场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有界磁场PQ和MN间的距离为2.5L,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上,在行驶过程中小车受到地面阻力为f。求:
(1)小车车头刚进入磁场时,线框的感应电动势E;
(2)电磁刹车过程中线框产生的焦耳热Q;
(3)若只改变小车功率,使小车穿出磁场边界MN时的速度恰好为零,假设小车两次与磁场作用时间相同,求小车的功率P′。
如图所示,圆形空腔内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空腔半径为R。空腔左侧存在方向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一质量为m,带正电的粒子从距离空腔壁l0处由静止出发,由圆形空腔上的S孔进入磁场区域,与空腔内壁撞击3次后仍由S孔飞出,撞击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粒子所受的重力不计。求:
(1)带电粒子的比荷;
(2)粒子距离S孔至少多远由静止释放,粒子在空腔中运动时间最短,最短时间为多少?
(3)若粒子能够由S孔射出,求释放点离S孔的距离x需满足的条件。
(1)某同学利用半圆形玻璃砖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光线沿着半径方向射到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上,实验光路如图甲所示。从图a到图b到图c是入射角度逐渐增大的过程,角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折射光线刚好消失,如图c。可以得出结论,随着入射角的逐渐增大,折射角________。该同学想利用插针法确定图c中的光路,如图乙,将P1、P2竖直插在入射光线上后,在玻璃砖的右侧如何插下P3:________。最后作得完整光路如图丙,并用量角器测得入射角θ等于37°,可以得出玻璃砖的折射率为______。(已知sin 37°=0.6,cos 37°=0.8)
(2)为了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质量为mA的钢球A用细线悬挂于O点,质量为mB的钢球B放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平台边缘N点上(O点在N点正上方),悬线在A球释放前伸直,且悬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α,O点到A球球心的距离为L,A球释放后摆动到最低点时恰与B球正碰,碰撞后,A球把轻质指示针OC推到与竖直线夹角β处,B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保持α角度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白纸上记录到多个B球的落点,测量落点到平台的水平距离并取平均值s。得出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图中的物理量表示)
如图甲所示是丽水遂昌的乌溪江空中漂流,皮划艇先沿滑道下滑,之后达到较大速度离开滑道冲上江面。现简化为图乙模型,AB和DE都是长为x1=13 m、高为h=5 m的倾斜直轨道(AB轨道和DE轨道错位),BCD是半径R=3 m的水平半圆轨道,EF是长为x2=4 m的水平直轨道,各轨道平滑连接,皮划艇在各直轨道上运动时的阻力恒为重力的0.1倍,在半圆轨道上运动时的阻力恒定。现有质量m=150 kg的载人皮划艇从A点静止下滑,经过半圆轨道中点C时的速度为8 m/s,皮划艇可视为质点,g取10 m/s2,求:
(1)皮划艇运动至C点时所需的向心力及从A点运动至C点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2)皮划艇在半圆轨道BC段克服阻力做的功;
(3)实际情况下,若皮划艇入水时艇身倾斜程度超过30°,皮划艇有穿入水中的危险,为保障安全,水平直轨道EF离水面的高度H最大值为多少?
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凯旋,中国第6次载人航天圆满完成。飞船返回要经历分离、调姿等一系列过程,现就最后阶段简化如下:返回舱沿竖直方向下落,某时刻打开主伞,产生36 000 N的阻力,使返回舱经过36 s速度由80 m/s匀减速至8 m/s,此后匀速下落,当返回舱下落到离地高度1 m时,反冲发动机点火,产生向上的120 000 N的恒定推力(此时主伞失效,空气阻力不计),最终返回舱以低速成功着陆。g取10 m/s2。
(1)求返回舱打开主伞匀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2)求返回舱的质量;
(3)求返回舱最终的着陆速度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