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的发现”,关于“原子核的组成”的研究,物理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如下几个重要的阶段:
1919年,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氮核从而发现了质子;1920年,卢瑟福预言“原子核内可能还有质量与质子相近的中性粒子存在";-1930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钋(Po)放出的粒子轰击铍(Be),产生了一种贯穿能力极强的射线,研究发现这种射线是一种中性粒子流;1932年,查德威克用这种射线轰击氢原子和氮原子,打出了一些氢核(质子)和氮核,测量出被打出的氢核和氮核的速度,并由此推算出这种粒子的质量而发现了中子。
查德威克认为:氢核、氮核的热运动速度远小于未知粒子的速度而可以忽略不计;被碰出的氢核、氨核之所以会具有不同的速率是由于碰撞的情况不同而造成的,其中速率最大的应该是弹性正碰的结果。实验中测得氢核的最大速度为,氮核的最大速度为;已知。请你根据查德威克研究,经过推理计算,证明卢瑟福的“预言”是正确的。
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发现了质子.
①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________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________.
②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荧光屏上α粒子所产生的闪光
B.银箔可以吸收产生的新粒子
C.实验必须在真空、密封容器内进行
D.测出新产生的粒子的质量和电量,明确这就是氢原子核.
通过如图的实验装置,卢瑟福建立了____________模型。实验时,若将显微镜分别放在位置1、2.3.则能观察到粒子数量最多的是位置___________.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________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直到1897年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了带________电的________,从此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神话.
(1)在汤姆孙发现电子后,对于原子中正负电荷的分布的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模型,最后他们认定:占原子质量绝大部分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空间范围内,电子绕正电荷旋转。此模型称原子的有核模型。最先提出原子有核模型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他所根据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两个核反应的反应方程(铝核)俘获一个粒子后放出一个中子:____________;粒子轰击(氮核)放出一个质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判断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如图所示的平面示意图中,①、②两条实线表示粒子运动的轨迹,则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的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虚线中的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