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30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其中不可能使该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是( )
A.3N,4N,6N B.1N,4N,4N C.5N,6N,2N D.2N,4N,7N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等.下列物理研究方法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速度定义式,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C.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如图所示,地面某处有一粒子发射器A,发射器尺寸忽略不计,可以竖直向上发射速度介于v0~2v0的电子。发射器右侧距离A为L的O处,有一足够长突光板OD,可绕O点 转动,使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可调,且AOD在同一平面内,其中OC段长度也为L, 电子打到荧光板上时,可使荧光板发光。在电子运动的范围内,加上垂直纸面向里的匀 强磁场。设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重力忽略不计。初始=45°,若速度为2v0的电子恰好垂直打在荧光板上C点,求:
(1)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
(2)此时速率为1.5v0的电子打到荧光板上的位置到0点的距离x;
(3)在单位时间内发射器A发射N个电子,保持磁感应强度B不变,若打在荧光板上的电子数随速率均匀分布,且50%被板吸收,50%被反向弹回,弹回速率大小为打板前速率大小的0.5倍,求荧光板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大小(只考虑电子与收集板的一次碰撞);
(4)若磁感应强度在(B-△B)到(B+△B)之间小幅波动,将荧光板角调整到90°,要在探测板上完全分辨出速度为v0和2v0的两类电子,则的最大值为多少?
如图所示,整个轨道间距=lm,轨道的CDPQ段粗糙绝缘,其余部分均为光滑金属材 质导轨,水平导轨的最左端接有电阻R1=1OΩ,CD端左侧充满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大小B1=lT。质量m=0.1kg,电阻r=lΩ的金属棒垂直导轨放置,棒与CDPQ段的动摩擦因数μ=0.4,CQ段长度d2=2m。倾斜部分导轨足够长,倾角=37°,与PQ右端平滑连接,顶部接有电阻R2=1Ω。此部分导轨中的JKMN区域,可由激发装置(图中未画出)产生垂直倾斜导轨平面向上的变化磁场B2,KM段长度d3=lm,JK位置距QP置高度h=0.6m。边界CD、PQ、JK、MN分别垂直各处导轨。初始t=0时刻,棒ab在外力作用下,从CD左侧d1=lm处以初速度v0=5m/s匀速直线前进,运动至CD 位置撤去外力,并瞬间启动激发装置产生变化磁场B2,大小为B2=1-0.4t(T),式中t为时间,ab棒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不计其它电阻。求:
(1)棒ab以v0=5m/s匀速直线运动时,外力F的大小;
(2)棒ab第一次进入倾斜轨道后,能否进入JKMN区域?请先判断,并推理分析;
(3)棒ab整个运动过程中,棒上产生的焦耳热Q。
如图所示,单层光滑绝缘圆形轨道竖直放置,半径r=lm,其圆心处有一电荷量Q=+l×l0-4C 的点电荷,轨道左侧是一个钢制“隧道”,一直延伸至圆形轨道最低点B;在“隧道”底部辅设绝缘层。“隧道”左端固定一弹簧,用细线将弹簧与一静止物块拴接,初始状态弹簧被压缩,物块可看成质点,质量m=0.1kg,电荷量q=-×10-6C,与“隧道”绝缘层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剪断细线,弹簧释放弹性势能Ep,促使物块瞬间获得初速度(忽略加速过程)。之后物块从A点沿直线运动至B点后沿圆形轨道运动,恰好通过最高点C。其中lAB=2m,设物块运动时电荷量始终不变,且不对Q的电场产生影响,不计空气阻力,静电力常量为k= 9.0×l09N·m2/C2。求:
(1)物块在最高点C时的速度大小;
(2)物块在圆形轨道最低点B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弹簧压缩时的弹性势能Ep和物块初速度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