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和路程总是大小相等,但位移是矢...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和路程总是大小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C.位移只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还与实际运动的路线有关

D.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C 【解析】 A.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且位移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路程,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故A错误; B. 位移与路程都是描述运动的。故B错误; C. 位移只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还与实际运动的路线有关,故C正确。 D. 若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不能说路程就是位移,因为一个是标量一个是矢量,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甲所示,质量M=0.2 kg的平板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m=0.1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叠放在平板上方某处,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对平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在0~1.5 s内该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1.5 s末撤去拉力.已知物块未从平板上掉下,认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平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取g=10 m/s2.求:

10~1 s 内物块和平板的加速度大小a1a2

21.5 s末物块和平板的速度大小vv

3)平板的最短长度L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相连,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站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人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及人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 37°=0.6cos 37°=0.8tan 37°=0.75g10 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人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人的质量m260 kg,人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则欲使人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查看答案

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距地面404m高处的直升飞机上由静止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下落180m时打开降落伞,降落伞打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跳伞运动员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4m/sg10m/s2.问:(1)跳伞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速度是多少?(2)跳伞运动员运动的总时间是多少?

 

查看答案

某实验小组欲以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和质量的关系”.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小盘,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磁打点计时器(未画出)相连,小车的质量为m1,小盘(及砝码)的质量为m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启动计时器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C.本实验中应满足m2远小于m1的条件

D.在用图象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时,应作am1图象

2)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已知实验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根据纸带可求出电火花计时器打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平衡好摩擦阻力后,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次改变砝码重力,作出小车加速度a与砝码重力F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若牛顿第二定律成立,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小车的质量约为________ kg,小盘的质量为________ kg.

 

查看答案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

1)其中的两个实验步骤分别是:

A.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拴上两个绳套,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与方木板平面平行)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

B.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相同,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记下细绳的方向。请指出以上步骤中的错误或疏漏:

A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学习小组纠正了(1)中的问题后,某次实验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F2已在甲图中画出,图中的方格每边长度表示2 NO点是橡皮条的结点,请用直角三角板严格作出合力F的图示。

________

3)图乙中的F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