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A、B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向右匀速运动,B车在A车前,A车的速度大小为v1=8 m/...

A、B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向右匀速运动,B车在A车前,A车的速度大小为v1=8 m/s,B车的速度大小为v2=20 m/s,如图所示。当AB两车相距时,B车因前方突发情况紧急刹车(已知刹车过程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 m/s2,从此时开始计时,求:

(1)A车追上B车之前,两者相距的最大距离;

(2)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

(3)从安全行驶的角度考虑,为避免两车相撞,在题设条件下,A车在B车刹车的同时也应刹车的最小加速度。

 

(1)64m(2)16s(3)0.4m/s2 【解析】 (1)两车速度相等时相遇前相距最大的临界条件,据此分析求解最大距离即可; (2)根据位移关系分析A车追上B车所用时间; (3)根据刹车位移大小关系,再由A车刹车时的位移速度关系求解其最小加速度。 (1)当A、B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根据速度关系得: v1=v2﹣at1…① 代入数据解得:t1=6s 此时,根据位移公式得: xA1=v1t1…② xB1=v2t1﹣at12③ △xm=xB1+xo﹣xA1 代入数据解得:△xm=64m (2)B车刹车停止运动所用时间: 所发生位移: 此时: xA2=v1t0=80m 则:xA2<x0+xB2, 可见此时A车并未追上B车,而是在B车停止后才追上之后A车运动时间为: 故所求时间为: t=to+t2=16s (3)A车刹车减速至0时刚好追上B车时,加速度最小 代入数据解得:aA=0.4 m/s2 答:(1)A车追上B车之前,两者相距的最大距离为64m; (2)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为16s; (3)从安全行驶的角度考虑,为避免两车相撞,在题设条件下,A车在B车刹车的同时也应刹车的最小加速度为0.4m/s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受重力G1=8 N的砝码悬挂在绳PAPB的结点上.PA偏离竖直方向37°角,PB沿水平方向,且连在所受重力为G2=10 N的木块上,木块静止于倾角为37°的斜面上,如图所示,sin 37°=0.6cos 37°=0.8.试求:

(1)AP受到的拉力大小;

(2)木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大小。

 

查看答案

一长度为L50cm的细绳拴着一个质量为m3kg的小球,小球用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支撑,平衡时弹簧位于水平方向,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如图所示.(不计弹簧和细绳的质量;已知cos53°0.6sin53°0.8,取g10m/s2),求:

1)细绳对小球的拉力的大小;

2)己知弹簧的原长为x045cm,求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大小.

 

查看答案

一滑块以初速度v0=2m/s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4s末的速度为6m/s,求:

1)滑块下滑时的加速度;

2)第3s末的速度;

3)第3s内的位移。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ABCDE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由图中的数据可计算得出,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通过细绳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如图,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3)某次实验中,拉OC细绳的弹簧秤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N;图中的F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

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A.01s内的加速度大小是13s内的加速度大小的2

B.01s45s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0.5s2s时刻,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

D.质点在05s内的平均速度是0.8m/s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