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所示,一块长度为L=2m、质量为M=0.4kg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另有一质量为的小铅块(可看做质点),以的水平初速度向右冲上木板.已知铅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取.
(1)铅块刚冲上木板时,求铅块与木板的加速度a1、a2;
(2)当铅块以冲上木板,计算铅块从木板右端脱离时,铅块与木板的速度大小v1、v2;
(3)若将六个相同的长木板并排放在地面上,如图乙所示,铅块以满足的初速度冲上木板,其它条件不变.确定铅块最终停在哪一块木块上并求出其停在该木块上的位置离该木块最左端的距离(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
如图,钉子A、B相距5l,处于同一高度.细线的一端系有质量为M的物块,另一端绕过A固定于B.小球固定在细线上C点,B、C间的线长为3l.小球和物块都静止时,BC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3°.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取sin53°=0.8,cos 53°=0.6,cos 26.5°=0.89,求:
(1)小球的质量;
(2)钉子A所受压力FN的大小和方向.
一质量为5kg的滑块在F=1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素是0.2,g取10m/s2,问:
(1)滑块运动的加速度是多大?
(2)滑块在力F作用下经5s,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3)如果力F作用8s后撤去,则滑块在撤去F后还能滑行多远?
如图所示,质量为4kg的木块放在木板上,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时,木块恰好能沿木板匀速下滑,已知sin 37°=0.6,cos37°=0.8,取g =10m/s2。求:
(1)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大小;
(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实验中:
甲同学用图甲装置:保持小车(含车中重物)的质量M不变,细线下端悬挂钩码的总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F,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1)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前应调节滑轮高度,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线与木板平行
B.平衡摩擦力时,在细线的下端悬挂钩码,使小车在线的拉力作用下能匀速下滑
C.每次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后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时间间隔为T,测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x1,x2,x3,x4.该同学用逐差法得到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a=________.
(3)改变细线下端钩码的个数,得到a-F图象如图丙所示,造成图线上端弯曲的主要原因是_____.
A.平衡摩擦力过度
B.平衡摩擦力不够
C.没有满足M >>m的条件
D.描点连线不够准确
乙同学利用测力计测细线拉力,为方便读数设计如下图实验装置: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实验台上,用右端固定一个滑轮的滑块代替小车,钩码弹簧测力计通过绕在滑轮上的轻绳相连,放开钩码,滑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4)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处理纸带,得到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改变钩码个数,重复实验.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纵坐标,以加速度a为横坐标,得到的图象是纵轴截距为b,斜率为k的一条倾斜直线,如图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根据以上条件可计算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滑块和与滑块固定的定滑轮的总质量M=________(要求(4)问中两个空均用b、k、g中的字母表示).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某次实验中,拉OC细绳的弹簧秤指针位置如甲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N;乙图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
(2)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与橡皮筋连接的细绳必须等长
B.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应使两弹簧秤的拉力相等,以便算出合力的大小
C.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结点位置必须与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结点的位置重合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