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用如图1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

用如图1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经过数据分析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2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已知m150 gm2150 g,则(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在纸带上打下记数点5时的速度v________ m/s

2)在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ΔEk________ 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ΔEp________ J(计算时g10 m/s2)。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同学作出­h图象如图3,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m/s2

 

2.4 0.58 0.60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9.7 【解析】 (1)[1]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所以每两个计数点的时间T=0.1s,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结合图2中数据可知打第5个点时的速度为: v5=m/s≈2.4m/s。 (2)[2]在0~5过程中,m1、m2的初速度为零,所以系统动能的增加量为: ΔEk=J≈0.58J [3]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物体重力做功,故: ΔEp=(m2-m1)gh=(0.15-0.05)×10×(0.384+0.216)J=0.60J [4]由此可知系统动能的增加量和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基本相等,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3)[5]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可知 即有 所以图象的斜率表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一半,由图3可知,斜率 =4.85 故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2k=9.7m/s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实验中该同学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完整纸带如图(b)所示.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记为O,另选连续的三个点ABC进行测量,图中给出了这三个点到O点的距离hAhBhC的值.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物速度的大小vB=_____m/s

2)通过分析该同学测量的实验数据,他的实验结果是否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简要说明分析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来探究动能定理。带有水平部分的斜槽固定在地面上(固定部分没有画出),斜槽面倾角为θ,在E点与水平部分平滑连接。水平部分高度为H,末端F点在水平地面上的投影点记为O点。O点右侧铺一张白纸,上面铺上复写纸以记录落点位置。先让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斜槽面上的某一点释放,恰好运动到F点,该释放点记为M点。在斜槽上作出NPQ点,且MN=NP=PQ。然后分别让滑块从N点、P点、Q点由静止释放落到水平地面白纸上的A1A2A3点。已知斜槽面各处粗糙程度相同。则

(1)利用倍增法来探究动能定理的过程中,斜槽面的倾角θ,斜槽水平部分的高度H是否必须测量____(”)?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满足OA1OA2OA3= __________,动能定理得到验证。

(2)若斜槽的倾角θ桌面高度H在实验前已被测定。有人想借助该装置测定斜槽面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必须要测定的物理量______

A.滑块质量                          B.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C.释放点到M点的距离x1             D.滑块落地点到O点的距离x2

 

查看答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装置中,小车质量为M,砂桶和砂的总质量为m,通过改变m来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小车的加速度a可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现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逐渐增大砂桶和砂的总质量m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aF值(F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需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B.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要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C.滑轮摩擦足够小,绳的质量要足够轻

D.先释放小车,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其中纵轴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横轴应为______________

A.           

B.             

C.            

D.

(3)当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较大导致a较大时,图线______________

A.逐渐偏向纵轴

B.逐渐偏向横轴

C.仍保持原方向不变

(4)图为上述实验中打下的一条纸带,A点为小车刚释放时打下的起始点,每两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测得AB=2.0 cm、AC=8.0 cm、AE=32.0 cm,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

 

查看答案

在进行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的实验中,用如图(a)所示的两个力拉弹簧使之伸长至某一位置,并适当调整力的方向,使两力之间的夹角为90°(图中钩码规格相同)

(1)换用一根线牵引弹簧((b),使弹簧的伸长量与两个力作用时相同,此时需要挂___________个与图甲中相同规格的钩码。

(2)你对合力与分力遵循什么样的规律作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A.理想实验    B.等效替代    C.控制变量    D.物理模型

 

查看答案

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如图甲所示,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__方向(填水平竖直)。

2)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_______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 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L6,数据如下表:

代表符号

L0

L x

L 1

L 2

数值(cm

23.35

27.35

29.35

31.30

代表符号

L 3

L 4

L 5

L 6

数值(cm

33.4

35.35

37.40

39.30

 

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________。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

3)如图乙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所作的图象,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____的差值(填L0Lx)。

4)由图乙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通过表中数据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_______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2)。

5)该同学在测量时没有考虑弹簧的自重,则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相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