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开口向上的汽缸C静置于水平桌面上,用一横截面积S=50cm2的轻质活塞...

如图所示,开口向上的汽缸C静置于水平桌面上,用一横截面积S=50cm2的轻质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一轻绳一-端系在活塞上,另一端跨过两个定滑轮连着一劲度系数k=1400N/m的竖直轻弹簧AA下端系有一质量m=14kg的物块B。开始时,缸内气体的温度t=27°C,活塞到缸底的距离L1=120cm,弹簧恰好处于原长状态。已知外界大气压强恒为p=1.0×105 Pa,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不计一切摩擦。现使缸内气体缓慢冷却,求:

(1)B刚要离开桌面时汽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

(2)气体的温度冷却到-93°C时离桌面的高度H

 

(1);(2) 【解析】 (1)B刚要离开桌面时弹簧拉力为 解得 由活塞受力平衡得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代入数据解得 (2)当温度降至198K之后,若继续降温,则缸内气体的压强不变,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温度升高,物体内每一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一定都增大

B.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

C.两分子的间距离从小于平衡位置距离r0逐渐增大到10r0的过程中,它们的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液晶具有液体流动性,其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E.空气中水蒸气越接近饱和状态,人感觉空气越潮湿

 

查看答案

磁悬浮列车的运动原理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两根水平长直平行导轨,导轨间有与导轨面垂直且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B1B2B1B2相互间隔,导轨上有金属框abcd。当磁场B1B2同时以恒定速度沿导轨向右匀速运动时,金属框也会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右运动。已知两导轨间距L1=0. 4 m,两种磁场的宽度均为L2L2=abB1B2=1.0T。金属框的质量m=0.1kg,电阻R=2.0Ω。金属框受到的阻力与其速度成正比,即f=kvk=0.08 kg/s,只考虑动生电动势。求:

1)开始时金属框处于图示位置,判断此时金属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若磁场的运动速度始终为v0=10m/s,在线框加速的过程中,某时刻线框速度v1=7m/s,求此时线框的加速度a1的大小;

3)若磁场的运动速度始终为v0=10m/s,求金属框的最大速度v2为多大?此时装置消耗的总功率为多大?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半径的四分之一粗糙圆弧轨道AB置于竖直平面内,轨道的B端切线水平,且距水平地面高度为=1.25m,现将一质量=0.2kg的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滑块沿圆弧轨道运动至B点以的速度水平飞出().求:

(1)小滑块沿圆弧轨道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做的功;

(2)小滑块经过B点时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

(3)小滑块着地时的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

我校小明同学想测量某段铜导线的电阻率,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采用绕线法用毫米刻度尺测得10匝铜导线总直径为__________ cm

   

2)现取长度为L=100m的一捆铜导线,欲测其电阻,在实验前,事先了解到铜的电阻率很小,在用伏安法测量其电阻时,设计图乙电路,则电压表的另一端应接 _________ ab,测量得电压表示数为4.50V,而电流表选择0~3.0A量程,其读数如图丙所示,则其读数为________A,可得铜的电阻率为 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小明参考课本上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发现计算得到的电阻率有一些偏差,但是实验的操作已经十分规范,测量使用的电表也已尽可能校验准确,请写出一条你认为造成这种偏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

几种导体材料在20ºC时的电阻率

材料

ρ/ Ω∙m

材料

ρ/ Ω∙m

1.6×10-8

1.0×10-7

1.7×10-8

锰铜合金

4.4×10-7

2.9×10-8

镍铜合金

5.0×10-7

5.3×10-8

镍铬合金

1.0×10-6

 

 

 

 

查看答案

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某实验小组使用位移传感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A点由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可以测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描绘出滑块与传感器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规律,取g=10m/s2,如图所示:

     

1)根据上述图线,计算可得木块在0.4s时的速度大小为v=_________m/s

2)根据上述图线,计算可得木块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

2)现测得斜面倾角为,则= 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