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质量为、长度为L的绝缘滑板B静置于水平面上,滑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水平面右端的固定挡板C与滑板等高。在挡板C的右边有一个区域PQMN,区域内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还有两个半径分别为R1=1和R2=3的半圆构成的半圆环区域,在半圆环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半圆环的圆心O到固定挡板C的顶点的距离为2r,现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物块A(视为质点)以初速度滑上滑板B,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当小物块A运动到滑板B右端时两者刚好共速,且滑板B刚好与挡板C碰撞,A从挡板C上方飞入PQNM区城,并能够在半圆环磁场区域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求:
(1)A刚滑上B时,A和B的加速度大小;
(2)A刚滑上B时,B右端与挡板C之间的距离S;
(3)区域PQMN内电场强度E的大小,以及要保证小物块A只能从半圆环区域的开口端飞出,磁感应强度B需满足的取值范围。
如图,半径R = 1.0m的四分之一圆弧形光滑轨道竖直放置,圆弧最低点B与长为L=0.5m的水平面BC相切于B点,BC离地面高h = 0.45m,C点与一倾角为θ = 37°的光滑斜面连接,质量m=1.0 kg的小滑块从圆弧上某点由静止释放,到达圆弧B点时小滑块对圆弧的压力刚好等于其重力的2倍,当小滑块运动到C点时与一个质量M=2.0kg的小球正碰,碰后返回恰好停在B点,已知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µ=0.1.(sin37°=0.6 cos37°=0.8, g取l0 m/s2)
求:
(1)小滑块应从圆弧上离地面多高处释放;
(2)小滑块碰撞前与碰撞后的速度;
(3)碰撞后小球的速度;
某个同学设计了一个电路,既能测量电池组的电动势E和内阻r,又能同时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器材如下:
A.电池组(四节干电池)
B.待测电阻(约10)
C.电压表V1 (量程3V、内阻很大)
D.电压表V2 (量程6V、内阻很大)
E.电阻箱及(最大阻值99.9)
F.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如下:
(1)将实验器材连接成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先让电压表V1接近满偏,逐渐增加电阻箱的阻值,并分别读出两只电压表的读数。
(2)根据记录的电压表V1的读数U1和电压表V2的读数U2,以为纵坐标,以对应的电阻箱的阻值A为横坐标,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由图可求得图像在纵轴的截距为____,待测电阻=____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图丙分别是以两电压表的读数为纵坐标,以两电压表读数之差与电阻箱阻值的比值为横坐标得到结果。由图可求得电池组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 ____;两图线的交点的横坐标为___A,纵坐标为_____V.(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甲是某同学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其步骤如下:
A.易拉罐内盛上适量细沙,用轻绳通过滑轮连接在小车上,小车连接纸带。合理调整木板倾角,让小车沿木板匀速下滑。
B.取下轻绳和易拉罐,测出易拉罐和细沙的质量m1以及小车质量m2。
C.撤去细绳和易拉罐后,换一条纸带,让小车由静止释放,打出的纸带如图乙(中间部分未画出),O为打下的第一点。己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时间间隔为T,重力加速度为g。
(1)步骤C中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___
(2)为验证从O—C过程中小车合外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测出BD间的距离为,OC间距离为,则C点速度大小为___,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____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如图,光滑水平面上两虚线之间区域内存在竖直方向的足够大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边长为a的正方形导线框PQMN沿图示速度方向进入磁场,当对角线PM刚进入磁场时线框的速度大小为v,方向与磁场边界成角,若线框的总电阻为R,则
A.PM刚进入磁场时线框中的感应电流为
B.PM刚进入磁场时线框所受安培力大小为
C.PM刚进入磁场时两端的电压为
D.PM进入磁场后线框中的感应电流将变小
如图,长为L、板间距离为d的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现将两电荷量相等的带电粒子a、b分别从两极板的中心线、上极板的边缘处同时沿水平方向射入电场,两粒子恰好能在距下极板为的P点处相遇。若不考虑粒子的重力和相互作用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质量是b的3倍
B.相遇时,a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距离为
C.相遇时,b的动能变化量是a的3倍
D.若仅将下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两粒子仍能在P点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