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这个词的意思是经过摩擦...

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这个词的意思是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顿牟)能吸引(掇)芥菜子、干草之类的微小屑末(芥)。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有了磁性

B.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带了电

C.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与芥菜子、干草之类的微小屑末带异种电荷

D.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与芥菜子、干草之类的微小屑末带同种电荷

 

B 【解析】 “顿牟掇芥”属于静电现象,是指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带了电,能够吸引芥菜子、干草之类的微小屑末,但被吸引的芥菜子、干草之类的微小屑末不一定带电,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

B.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

C.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因为电荷的转移

D.摩擦起电会使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变多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一个不带电的绝缘导体P正向带负电的小球Q靠近(不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P两端感应出等量异种电荷

B.A端的感应电荷电性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电性相同

C.A端的感应电荷量大于B端的感应电荷量

D.导体P两端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少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B,用一对绝缘柱支持使它们彼此接触把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   

A.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 B.此时AB都带正电

C.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D.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查看答案

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考异邮》中有玳瑁吸之说,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 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

B. 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

C. 小磁针吸引小铁屑

D. 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

 

查看答案

有一个质量很小的小球A,用绝缘细线悬挂着,当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B靠近它时,看到它们互相吸引,接触后又互相排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触前,AB一定带异种电荷 B.接触前,AB可能带同种电荷

C.接触前,A球一定不带任何电荷 D.接触后,A球一定带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