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物体做直线运动,运动时间t内位移为x,物体的-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B. t=0时,物体的初速度为2m/s
C. t=0到t=1这段时间物体的位移为2m
D. t=0到t=2这段时间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如图所示,将一个质量为m的球固定在弹性杆AB的上端,今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缓慢拉球,使杆发生弯曲,现将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测力计保持水平),球对杆的弹力方向为( )
A. 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减小
B. 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
C. 斜向右下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减小
D. 斜向左下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
如图所示,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分别作用在物体B、C上,物体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各接触面粗糙都与水平面平行,物体A、C的摩擦力大小为f1,物体B、C间的摩擦力为f2,物体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f3,则有( )
A.f1=0,f 2= F,f 3=0
B.f 1=0,f 2=0,f 3=0
C.f 1=F,f 2=0,f 3=0
D.f 1=0,f 2=F,f 3=F
古希腊权威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比如说,十磅重的物体落下时要比一磅重的物体落下快十倍。1800多年来,人们都把这个错误论断当作真理而信守不移。 直到16世纪,伽利略才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并通过“比萨斜塔试验”,向世人阐述他的观点。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实验来验证:伽利略用铜球从斜槽的不同位置由静止下落,伽利略手稿中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 伽利略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结论,下列是伽利略得出的结论是( )
A.vt=v0+at B.
C.vt2-v02=2ax D.
某人由西向东走,从A点出发到达B点,然后由B点向正南走到达C点,如图所示,已知各点间线段长度分别为AB=s1,BC=s2,AC=s3,则该人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
A.s3,s1 B.s3,s1+s2
C.s2,s1+s2 D.s1,s2
如图所示,在y轴的右侧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在x轴的上方有一平行板式加速电场.有一薄绝缘板放置在y轴处,且与纸面垂直.现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由静止经过加速电压为U的电场加速,然后以垂直于板的方向沿直线从A处穿过绝缘板,而后从x轴上的D处以与x轴负向夹角为30°的方向进入第四象限,若在此时再施加一个电场可以使粒子沿直线到达y轴上的C点(C点在图上未标出).已知OD长为l,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1)粒子射入绝缘板之前的速度大小;
(2)粒子经过绝缘板时损失了多少动能;
(3)所加电场的电场强度和带电粒子在y轴的右侧运行的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