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
第一步:该同学把长木板的一端垫起,并调整至合适的角度,使质量为m的滑块P可沿长木板匀速下滑,如图甲所示;
第二步:在图甲装置中长木板上端安装一个定滑轮,如图乙所示,之后将滑块P置于长木板底端,通过细绳跨过定滑轮与质量为2m的滑块Q相连,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后将滑块Q无初速度释放,两滑块共同做加速运动,得到了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
第三步:从纸带上较为清晰的A点开始连续选取8个点,用刻度尺测量各点到A点的距离x,并计算第2~7各点的速度可及其二次方的数值v2,以v2为纵坐标,以x为横坐标,描点作图,得到如图丙所示的图像,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根据上述操作步骤完成下列问题:
(1)打A点时,滑块Q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
(2)长木板倾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滑块P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
O为地球球心,半径为R的圆是地球赤道,地球自转方向如图所示,自转周期为T,观察站A有一观测员在持续观察某卫星B,某时刻观测员恰能现察到卫星B从地平线的东边落下,经的时间,再次观察到卫星B从地平线的西边升起.已知∠BOB′=α,地球质量为M,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 )
A. 卫星B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
B. 卫星B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
C. 卫星B离地表的高度为
D. 卫星B离地表的高度为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当传送带静止时,在传送带顶端静止释放小物块m,小物块沿传送带滑到底端需要的时间为t0,已知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传送带静止时,小物块受力应满足mgsinθ>mgμcosθ
B.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小物块将不可能沿传送带滑下到达底端
C.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小物块将仍能沿传送带滑下,且滑到底端的时间等于t0
D.若传送带逆时针转动,小物块滑到底端的时间小于t0
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与小滑块连接。把滑块放在光滑斜面上的A点,此时弹簧恰好水平。将滑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B点到达位于O点正下方的C点。当滑块运动到B点时,弹簧恰处于原长且与斜面垂直。已知弹簧原长为L,斜面倾角小于45°,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在此过程中,( )
A.滑块经过B点时的速度最大
B.滑块的加速度可能先变小后变大
C.滑块在AB过程中动能的增量比BC过程大
D.滑块经过C点的速度等于于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A静置在水平桌面上,通过足够长的轻绳和轻质滑轮悬挂着质量为3m的物块B。现由静止释放物块A、B,以后的运动过程中物块A不与定滑轮发生碰撞。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所有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相同时间内物块A、B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1
B. 物块A、B的加速度之比为1:1
C. 轻绳的拉力为
D. B下落高度h时速度为
“雪龙号”南极考察船在由我国驶向南极的过程中,经过赤道时测得某物体的重力是G1;在南极附近测得该物体的重力为G2;已知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数为G,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由此可知:
A.地球的密度为
B.地球的密度为
C.当地球的自转周期为 时,放在地球赤道地面上的物体不再对地面有压力
D.当地球的自转周期为 时,放在地球赤道地面上的物体不再对地面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