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B.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一定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C.肥皂液是无色的,在阳光下观察肥皂泡是彩色的,这是光的干涉现象形成的
D.逆着光通过放大镜观察大头针针尖时,常看见针尖周围具有环纹或针尖重影,这是光的衍射现象形成的
E.光会发生偏振现象,它说明光是一种纵波
“蹦蹦球”是儿童喜爱的一种健身玩具。如图所示,小情和同学们在室外玩了一段时间的蹦蹦球之后,发现球内气压不足,于是她便拿到室内放置了足够长的时间后用充气简给蹦蹦球充气。已知室外温度为-3,蹦蹦球在室外时,内部气体的体积为2L,内部气体的压强为2,室内温度为27,充气简每次充入0.2L、压强1的空气,整个过程中,不考虑蹦蹦球体积的变化和充气过程中气体温度的变化,蹦蹦球内气体按理想气体处理。试求:
(1)蹦蹦球从室外拿到室内足够长时间后,球内气体的压强;
(2)小倩在室内想把球内气体的压强充到3以上,则她至少充气多少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而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B.在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这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C.物质的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与斥力,它们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D.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的内能一定相等
E.在一定的温度下,同一种物质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和饱和汽的压强均是一定的
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粗糙平行金属导轨MN和PQ倾斜放置,其构成的平面与水平面成角,导轨间距,导轨电阻不计。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杆ab和cd分别垂直于导轨放置,且与导轨始终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开始时两杆均恰好静止在轨道上而不下滑,从时刻对杆ab施加一个平行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力F,杆ab从静止开始沿轨道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后金属杆cd刚要开始向上运动时,突然撤去外力F,此后杆cd仍然保持静止,杆ab做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已知从撤去外力F到杆ab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杆ab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距离,两杆的质量均为,接人电阻均为,两杆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试求:
(1)在撤去外力F时,通过杆cd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2)在撤去外力F后金属杆ab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杆ab上产生的内能;
(3)在0~4s内,外力F对杆ab的冲量大小。
如图所示,质量的长木板A静止在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可视为质点、质量的物体B。开始时物体A、B均静止,某时刻在长木板A的左端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外力F,使长木板A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当长木板A的速度达到时,撤去外力F,最后物体B恰好没有脱离长木板A。已知A和B以及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试求:
(1)长木板在加速过程中,物体B的加速度及水平外力F的大小;
(2)长木板A的长度L。
某同学将一个量程为0~1mA、内阻未知的电流表G改装为量程为0~3V的电压表V。他先测量该电流表G的内阻Rg,再进行改装,然后把改装的电压表与标准电压表进行校准并进行误差分析。实验室准备的仪器有:
电源E(电动势为4.5V,内阻约1.2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500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约为0.02A)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2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约为1.0A)
电阻箱R(最大阻值为999.9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约为0.2A)
标准电压表(最大量程为3.0V,内阻约为4000Ω)
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他的操作过程如下:
(1)先按如图(a)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流表G的内阻Rg,其步骤为:
①将滑动变阻器R1调到最大,保持开关K2断开,闭合开关K1,再调节滑动变阻器R1,使电流表G的指针指在满刻度Ig处。
②保持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不变,再闭合开关K2,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使电流表G的指针指在满刻度的一半处,即
,
此时电阻箱上示数如图(b)所示,则电流表G的内阻Rg=__Ω。
(2)他根据所测出的电流表G内阻Rg的值,通过计算后,在表头G上串联一个电阻R,就将电流表G改装成量程0~3V的电压表V,如图(c)所示,则这个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__Ω。
(3)他再用标准电压表V0对改装的电压表进行校准,要求电压能从0到最大值之间逐一进行校准,试在图(d)的方框中补全校准电路图,并标出所选用器材的符号,其中改装的电压表和标准电压表已画出。
(______________)
(4)由于电流表G内阻Rg的测量值____(填“小于”或“大于”)真实值,改装电压表V时串联电阻R的阻值_____(填“偏大”或“偏小”),因此在校准过程中,改装的电压表的示数总比标准表的示数______(填“偏大”或“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