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物理学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惯性的概念
B.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笛卡尔用实验直接验证了不受力的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D.牛顿提出了惯性定律,并指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质量为5×104 kg的车厢在机车的牵引下,以30 m/s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行驶。车厢与机车脱钩后,车厢继续运动4500 m 停下。问:
(1)脱钩后车厢运动的加速度和受到的阻力是多大?
(2)如果机车重新牵引车厢起动,在100 s内速度由零增加到20 m/s,车厢需要多大的牵引力? (设车厢受到的阻力不变,g取10 m/s2)
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右端连接有一轻质弹簧,其原长为10cm,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现弹簧右端施加一水平拉力F。已知弹簧长度为12cm时,物体恰好匀速运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求:
(1)弹簧的劲度系数多大;
(2)若弹簧长度为11cm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3)若弹簧长度为14cm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一小石块从空中自由下落5m后掉入淤泥,落到淤泥底时速度恰好为零,全过程用时1.1s,假设石块在淤泥中的加速度恒定。(取g=10m/s2)求:
(1)石块在淤泥里下落的时间t;
(2)石块陷入淤泥的深度d。
在做“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
(1)在该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是一种____的科学思想方法。
(2)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秤、细绳套、刻度尺、三角板、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
(3)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______。
A.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
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
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秤的示数
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
(4)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结点的位置。图中__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把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比较,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甲、乙两位同学多次进行百米赛跑(如图所示),每次甲都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现让甲远离(后退)起跑点10m,乙仍在起跑点起跑,则关于甲、乙两同学的平均速度之比和谁先到达终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1:10 B.=10:9
C.甲先到达终点 D.两人同时到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