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已知均匀带电球壳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电势处处相等.如图所示,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半...

已知均匀带电球壳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电势处处相等.如图所示,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半球面上,Ox为通过半球顶点与球心O的轴线.AB为轴上的点,且OA=OBCD为直径上的两点,且OC=OD.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点的电势与B点的电势相等

B.C点的电场强度与D点的电场强度不相同

C.A点的电场强度与B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D.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重力不计的带正电粒子,该粒子将沿A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解析】 试题由题意可知半球面右边的电场线是水平向右的,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A错误;有对称性原理及电场叠加可知C点和D点场强一样;B错误;B错误;均匀带电半球相当于一个均匀带正电的球和半个均匀带负电的球,这个半球放在图的另一边.然后看AB两点,可以看到,AB两点在在上述涉及到的正电半球和负电半球中的相同的位置上.而由题目给出的条件,正电球在AB两点产生的电场为零.所以,A点正电半球产生的电场强度相当于负电半球产生的电场强度,而与B点的环境比较,唯一的区别是电荷符号相反,从而电场大小相同,只有可能有方向的区别,而分析可知,方向是相同的,故电场强度相等,C正确;电场线方向水平向右,所以在A点释放静止带正电的微粒(重力不计),微粒将作加速运动,距离远后电场力减小,所以是变加速运动,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原子物理知识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β衰变的实质是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B.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的距离达到1010m以内,核力才能起作用

C.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D.对于一个特定的氡原子,只要知道了半衰期,就可以准确地预言它将在何时衰变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内径粗细均匀的U形管竖直放置在温度为7 ℃的环境中,左侧管上端开口,并用轻质活塞封闭有长l1=14 cm的理想气体,右侧管上端封闭,管上部有长l2=24 cm的理想气体,左右两管内水银面高度差h=6 cm.若把该装置移至温度恒为27 ℃的房间中(依然竖直放置),大气压强恒为p0=76 cmHg.不计活塞与管壁间的摩擦.分别求活塞再次平衡时左、右两侧管中气体的长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B.悬浮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就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

C.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109 m)减小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分子势能不断增大

D.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但并非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等温压缩后,其压强一定增大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P1Q1P2Q2M1N1M2N2为水平放置的两足够长的平行导轨,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B=0.4 T的匀强磁场中,P1Q1M1N1间的距离为L1=1.0 m,P2Q2M2N2间的距离为L2=0.5 m,两导轨电阻可忽略不计.质量均为m=0.2 kg的两金属棒abcd放在导轨上,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并与导轨形成闭合回路.已知两金属棒位于两导轨间部分的电阻均为R=1.0 Ω;金属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且与导轨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

(1)t=0时刻,用垂直于金属棒的水平外力F向右拉金属棒cd,使其从静止开始沿导轨以a=5.0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金属棒cd运动多长时间金属棒ab开始运动?

(2)若用一个适当的水平外力F0(未知)向右拉金属棒cd,使其速度达到v2=20 m/s后沿导轨匀速运动,此时金属棒ab也恰好以恒定速度沿导轨运动,求金属棒ab沿导轨运动的速度大小和金属棒cd匀速运动时水平外力F0的功率;

(3)当金属棒ab运动到导轨Q1N1位置时刚好碰到障碍物而停止运动,并将作用在金属棒cd上的水平外力改为F1=0.4 N,此时金属棒cd的速度变为v0=30 m/s,经过一段时间金属棒cd停止运动,求金属棒ab停止运动后金属棒cd运动的距离.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一辆小车A,质量,上表面光滑,小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置于A的最右端,B的质量.现对A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10N,A运动一段时间后,小车左端固定的挡板B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粘合在一起,共同在F的作用下继续运动,碰撞后经时间t=0.6s,二者的速度达到.求

(1)A开始运动时加速度a的大小;

(2)AB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v的大小;

(3)A的上表面长度l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