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调准的摆钟,由北京移至赤道,这个钟将变慢,若要重新调准,应增加摆长
B.振动的频率越高,则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长
C.1905 年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是以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这两条基本假设为前提的
D.照相机的镜头涂有一层增透膜, 其厚度应为入射光在真空中波长的
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激发态能量为,其中n=2,3,4…。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电子的质量为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后,核外电子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动能和电势能之和不变。
B.基态氢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一频率为的光子被电离后,电子速度大小为
C.一个处于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D.第一激发态氢原子的电离能等于E1
下面的表格是某年某地区1-6月份的气温与气压对照表:
月 份 | 1 | 2 | 3 | 4 | 5 | 6 |
平均气温/℃ | 1.4 | 3.9 | 10.7 | 19.6 | 26.7 | 30.2 |
平均大气压/105Pa | 1.021 | 1.019 | 1.014 | 1.008 | 1.003 | 0.9984 |
根据上表数据可知:该年该地区从1月份到6月份( )
A.空气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剧烈程度呈减小的趋势
B.6 月的任何一个空气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的速率一定比它在一月时速率大
C.单位时间对单位面积的地面撞击的空气分子数呈减少的趋势
D.单位时间内地面上单位面积所受气体分子碰撞的总冲量呈增加的趋势
如图,一轻弹簧原长为2R,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固定直轨道AC的底端A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C点,AC=7R,A、B、C、D均在同一竖直面内。质量为m的小物块P自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到达E点(未画出),随后P沿轨道被弹回,最高点到达F点,AF=4R,已知P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
(1)求P第一次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
(2)求P运动到E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3)改变物块P的质量,将P推至E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P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处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G点。G点在C点左下方,与C点水平相距、竖直相距R,求P运动到D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P的质量。
如图为某种鱼饵自动投放器中的投饵管装置示意图,其下半部AB是一长为2R的竖直细管,上半部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弯管,管口沿水平方向,AB管内有一原长为R、下端固定的轻质弹簧.投饵时,每次总将弹簧长度压缩到0.5R后锁定,在弹簧上段放置一粒鱼饵,解除锁定,弹簧可将鱼饵弹射出去.设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对管壁的作用力恰好为零.不计鱼饵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且锁定和解除锁定时,均不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的速度大小v1;
(2)弹簧压缩到0.5R时的弹性势能Ep;
(3)已知地面欲睡面相距1.5R,若使该投饵管绕AB管的中轴线 。在角的范围内来回缓慢转动,每次弹射时只放置一粒鱼饵,鱼饵的质量在到m之间变化,且均能落到水面.持续投放足够长时间后,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S是多少?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 = 30o 的光滑斜面的底端有一个固定挡板D,小物体C靠在挡板D上,小物体B与C用轻质弹簧拴接.当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B在O点;当B静止时,B在M点, 已知OM = l.在P点还有一小物体A,使A从静止开始下滑,A、B相碰后一起压缩弹簧.A第一次脱离B后最高能上升到N点,且ON = 1.5l.B向上运动时还会拉伸弹簧,能使C物体刚好能脱离挡板D.已知A、B、C的质量都是m,重力加速度为g.已知弹性势能与形变量大小有关.试求:
(1)弹簧的劲度系数;
(2)弹簧第一次恢复到原长时小物体B的速度大小;
(3)M、P两点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