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与木块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与木块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二:用弹簧测力计钩住木块,用力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除了实验必须的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若干重量均为2.00N的砝码.

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理由是_____

2)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砝码/个数

0

1

2

3

4

砝码对木块压力/N

0

2.00

4.00

6.00

8.00

测力计读数/N

1.50

2.00

2.50

2.90

3.50

 

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坐标纸上(图c)作出摩擦力f和砝码对木块的压力F的关系图象(以F为横坐标)____.并分析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求木块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_____

 

方案二 图(b)中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木板做相对运动,更容易控制拉动的速度,使示数更稳定,测量更准确 压力N中漏掉了木块的重力 0.25 【解析】 (1)方案一:对摩擦力的测量是采用“间接法”进行的,只有当弹簧秤拉动木块匀速运动时,拉力才与摩擦力成为一对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 方案二:拉动木板时,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由于木块相对地面静止,则摩擦力与弹簧秤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2)采用描点法做出图象. (1)方案二更合理. 理由是:图(b)中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木板做相对运动,更容易控制拉动的速度,使示数更稳定,测量更准确. (2)采用描点法画出的图象如下: 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有:f=μN=μ(F+mg);当砝码对木块的压力F=0时,摩擦力f≠0, 所以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压力N中漏掉了木块的重力. 由题意可知,图象的斜率是动摩擦因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打点计时器在匀加速运动的小车拖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以此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

(1)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_________s

(2)图为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其中1234为依次选中的计数点(各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迹)。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在打出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小车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 小球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 已知ab=bd=10mbc=2m,小球从ac和从cd 所用的时间都是2s,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bvc,则(  

A.vb=m/s B.vc =3m/s

C.cdde=169 D.de所用时间为5s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把物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总位移分成等长的 ABBCCD三段,A点速度为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vB vC vD =123

B.ABBCCD三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C.vB vC vD =

D.ABBCCD三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查看答案

物体AB叠放在一起置于水平地面上,现用大小为F1F2的水平恒力分别作用于AB两物体,如图甲、乙所示。已知在水平恒力作用下,AB两物体都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C.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而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

D.水平拉力F1小于F2

 

查看答案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1s末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方向都改变了

B.2s末质点的运动方向改变

C.5s质点的平均速度为0.4m/s

D.1s和第3s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