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仿造下列构思,选择特定事物,仿写两例,构成排比形式。
仿写一 仿写二
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攀登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
都做一次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一段文字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画线的词语有的已被摘抄者改动,因而不得体,请找出来,并说明原因。
代替(1)打官司(2)的律师,可以依照(3)有关规定(4)翻看(5)本案有关材料,但是对涉及(6)国家机密(7)或者个人隐私(8)的材料,必须对当事人和其他人保密(9),经人民法院答应(10)其他打官司(11)代替(12)人可以翻看(13)本案庭审材料,但是涉及(14)国家机密(15)或个人隐私(16)的材料除外。
答:不得体的词语是(只写序号)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
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也超过了清诗。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君之业。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纪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外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觉得惟肖而不惟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成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宋人能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藉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早就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的源泉。这是惟一的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实际上,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民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作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宋诗就可以证实这一节所讲的颠扑不破的真理,表示出诗歌创作里把“流”错认为“源”的危险。这个危险倾向在宋以前早有迹象,但是在宋诗里才大规模地发展,具备了明确的理论,变为普通的空气压力,以至于罩盖着后来的元、明、清诗。我们只要看六朝钟嵘的批评:“殆同书抄”,看唐代皎然的要求:“虽欲经史,而离书生”,看清代袁枚的嘲笑:“天涯有客太冷疾,误把抄书当用诗”,就明白宋诗里那种习气有多么古老的来头和多么久长的后裔。
(钱钟书《<宋诗选注>序》)
1.作者说:“前代诗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你认为指的是在什么意义上向后人挑衅?(10个字以内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宋人能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引述毛泽东同志的一段话后,说“宋诗就可以证实这一节所讲的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一节所讲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指什么?(用概括的语言回答)(6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4分)
A.文中,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宋诗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B.文中引述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意在说明:诗歌创作同样也会面临着后代人针对前代人的业绩而感到大不幸的情况。
C.宋诗超过明诗的地方,正是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
D.文中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论述,意在从理论的高度提示宋诗不够景气的原因。
E.元诗、明诗和清诗落后于宋诗,更落后于唐诗,其主要原因是,诗人误把“流”错认为“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1)夫如是,故远人不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季氏》)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_______,__________。(《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以下5题。
庆,字更兴。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
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辨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与。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傥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周文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周文逾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周文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命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北史·柳庆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尚书都兵郎中: 除:免去了。
B.昔于公断狱无私: 私:案件
C.今欲首伏: 首:自首
D.实不敢爱死: 爱:爱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
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
B.乃谓庆日:“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
C.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
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
D.以旌吾过
辟高门以待封
3.对下列各句中省略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
“寻”后略“庆”,即柳庆
B.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
“若”后略“官府”;“便”前略“我们”,指假托的“劫贼”
C.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
“每”前略了叹者“柳庆”
D.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
“已不及矣”前略“赦茂”,意即王茂已被处死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柳庆机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盛言盂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
②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
③庆辞气不挠,抗声曰
④乃复施免罪之牒
⑤昔于公断狱无私
⑤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⑤⑥ 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庆自幼聪慧大度,博览群书,深受朝廷器重,被朝廷任命为兵部尚书,同时兼任其他要职。
B.惩治孟欣,突出体现了柳庆不畏权贵、严明执法的可贵精神。在他的威慑下,贵戚不得不老实。
C.破获劫案过程中,柳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诱引罪犯自供于世,表现出超人的智谋。
D.柳庆辞气不挠,冒死进争,终于使周文“悟而赦茂”,体现了敢于直谏,救人于水火的高尚品德。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傥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