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其后以下4题。 想念地坛(节选) 史铁生 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其后以下4题。

想念地坛(节选)

                                        史铁生

    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牺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头,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缕愤满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

    记得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醒了看几页书……然后在那儿想:“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这念头不觉出声,如空谷回音。

    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

    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呢?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我仔细看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特点,或还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那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了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惟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于是乎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一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不考虑词句,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出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我想,写作的零度即对生命意义的提问,写作出发的地方即生命固有的疑难,写作之寻求,即灵魂的眺望。

    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问,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尤其,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它自己已经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时不时地抛出一份名单,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将,被排者争风吃醋,排者乘机拿走的是权力。

    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权,当然还有阿谀。现在可真是反了!——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人呢?名人,强人,人物。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

    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了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现在我看虚空中便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地坛里没有人世间的喧嚣,却不乏大自然四季的歌咏,作者喜爱的正是这种“鸟鸣山更幽”的安静。

    B.作者不幸致残,心中十分苦闷,“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一句,是作者从心底发出的对生活的质问。

    C.地坛是作者在痛苦的思索后走向“安静”的地方,是作者写作道路上的一次零度,因此作者想念地坛。

    D.“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此句句式整齐,简洁有力,对虚假的不正当竞争给予了批判。

    E.地坛在作者心中已成为一种象征,作者想念地坛,实际上是对一种远离尘嚣的精神境界的想念。

2.①第三段末为什么说“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为什么能“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作者认为“写作”应该“寻的是什么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提到“比赛、擂台、排行榜”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统观全文,地坛的“安静”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尾处“地坛在我”一句的含义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E(4分)(A从全文看作者喜爱的不是“这种‘鸟鸣山更幽’的安静”,而是一种超越了现实功利的安静,所以结尾才说“地坛在我”。B项说那句话是“对生活的质问”,不对;下文“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及其下面一段中的一连串扣问表明,这句话应是对自己命运的扣问。D项说引号里的话是“对虚假的不正当竞争给予了批判”,不对;它批评的是世人追逐强权和豪华的心态。) 2.①反思的仍是世间的问题。     ②经过对命运、生命、死亡反复痛苦的思索,心灵获得了解脱(“想倾其自然”或“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也可)。 3.①生命的意义,心灵的困惑。     ②批评现实中文学界争名夺利的喧嚣;表明倡导“安静”、回归“零度”的重要,增强文章的现实性(或针对性)。(答“表明此文写作是有感而发”可得1分) 4.①A远离喧嚣(“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亦可);B不与世隔离;C恒久而辽阔;D放弃荣华,漠视恭维与强权。(4分,每点1分。)     ②以往地坛所代表的那种“安静”已扎根在我的心中。 (以下3题意思对即可,关键是看学生是否看懂了文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语境填空(4分)

学习古诗,不仅是为了学习欣赏,古人许多文质兼美的诗句,仍然活在我们今天的语言里。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宋代词人______《雨霖铃》中的名句“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更常被用来表现亲朋洒泪而别、欲语难言的感人场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对两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两诗写的都是送别,送别的地点都是长江岸边。

        B.严维之友是从江南渡江北上,李白之友是顺江而下。

        C.严诗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的季节。

        D.李诗则用“烟花三月”点明送别是在拂柳如烟的春季。

        E、严诗中有诗人出现,而李诗中则看不到诗人的形象。

答:(    )

(2)简析严维诗三、四两句的意境。(60字左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商(bù)          (jī)私      (gèng)古及今    不落(kē)臼

B.花(léi)          (lí)难      (luò)荦大端      (wéi)编三绝

C.抽(chù)         (qiāng)害   畏(xǐ)不前       纵横(bǎi)阖

D.粮(dùn)         栽(zāng)    联(mèi)演出     (yú)喁私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力学家说:“没有脚与地面的摩擦人便无法走路;没有绳子之间的摩擦,绳子便不可能挽成结。”哲学家说:“没有摩擦,社会便不会前进;没有摩擦人们又怎么能联结成为一个整体。”

    文学家说:“摩擦是一连串轻微的碰撞,碰撞是一次激烈的摩擦。有了摩擦与碰撞,才会有琴声、鼓声、钟磬声,才会有世界进步的进行曲。”

请以“摩擦”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表达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改换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

                                    南国的红豆啊,

                                    红得真,红得纯,

                                    像鲜血的凝固,

像缩小了的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