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 王学泰 古人对文化什么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

王学泰

    古人对文化什么态度?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就写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意思是说文化、文章、文采太重要了,它是与“天地”一起诞生的啊。而且他还洋洋洒洒地写道:日月星辰是上天之文。山川草木是大地之文,它们与“肇自太极”的人之文,鼎立为三,合而为一。它也就是“道”。刘勰突出了“人文”、也就是文化的崇高性、永恒性,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文化观念来自儒家,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它就占了主导地位。自古以来,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如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之类。

    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纽带。世界大多数地方依靠种族或宗教的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所谓“《春秋》之法,中国而夷礼则夷之;夷而中国则中国之”。就是说按照《春秋》大义:哪怕你是“夷”人,一旦采用“中国(中原王朝)之礼”,就按国人对待;如果你是“中国”人,用了“夷礼”。则按照“夷人”对待。可见是否进入中国文化成为判别人群归属的决定因素。在儒家看来,“礼”是文化的核心。

    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亨”。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生动的概括。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振荡之中。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心,自然会随之衰减。上个世纪从60到70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了,传统文化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为妖魔。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改变,但井非“复旧”,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垒。因此“渎经热”、“古董热”、“收藏热”,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钱热”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关系不大。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都是“值多少钱”?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足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两者虽不同,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事关文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

    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他指的是上面所说永恒不变、天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延续至今。现在我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I0月6日16版)

 

 

 

1.下列说法不属于“文化至上”的一项是                                    (    )

    A.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

    B.儒家的信徒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C.司马迁、曹丕等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D.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

2.下列说法或行为,不属于文化自觉行为的是                                (    )

    A.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

    B.曹丕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C.李白写文章追求的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朱熹认为对文化要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态度。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刘勰把人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三者合而为  ,突出了人文的重要性。

    B.“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判别人群归属的唯一标准。

    C.上个世纪将文化妖魔化和庸俗化都是对文化的蔑视,谈不上对文化的敬畏。

D.当下,我们应该学习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质朴精神和敬畏态度,进行文化重建。

 

1.D (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不是文化至上) 2.D (是对文化的一种态度,不是自觉) 3.B (“唯一标准”绝对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10月29日,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万亿次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在湖南长沙亮相。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B.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

    C.《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研究制定工作自2008年启动以来,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公正征求意见稿,于2010年2月28日公布。

    D.邓老师对自己的教学严格要求,对年轻教师细心指导,所以我们选他做学科带头人是当之无愧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我们提倡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自主思考获得一得之见

    B.娱乐圈的一些女明星为了吸引眼球、迅速出名,有的重包装,有的玩“自曝”,有的靠走秀,手段不同,各有千秋

    C.所谓“对别人用儒家,对自己用道家,对上级用墨家,对下属用法家”,虽然很有点实用主义的味道,但也不失为一种学习和传承,当然,这只是我的门户之见,姑妄言之。

    D.近年来,学术造假盛行,影响极力恶劣。教育界委员呼吁,对造假者,要抓住一个,严打一个,以儆效尤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渐渐浮出水面——珠三角、长株潭纷纷      一体化进程,各区域也开始规划城际轨道网。

    ②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于1月17日凌晨0时12分成功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        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③进入2010年1月份以来,由于受罕见的         低温气候影响,黄渤海出现30年以来最严重的海冰冰情,其中渤海海域结冰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超过渤海海域40%。

    A.启动    预订    持续             B.起动   预定   连续

    C.启动    预定    持续             D.起动   预订   连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今年1月以来,新疆阿勒泰、塔城等地边疆四次遭受强冷空气袭击,出现了60年一遇的寒潮暴雪灾害,降雪持续时间之长、降雪量之大、积雪之厚、气温之低,历史罕见,给群众生活、交通运输、农物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

    B.在近日举行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郑洁和李娜携手改写了中国网球的历史,第一次有两名中国球员同时跻身大满贯赛单打四强。

    C.在电影《阿凡达》引爆3D热潮的同时,电视厂商均把目光瞄准3D电视市场这块“肥肉”,近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2010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CES),索尼、三星、海尔、海信等厂商纷纷展示了新款3D电视。

    D.“地震后,我来到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队暴队营地,得知我们有8位同志被埋在联海团总部大楼的废墟里,当时我的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王书平说:“如果没有地震,当晚大家会一起到这里坐坐的……”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舷梯           验(yīng)      见(piē)       俯首耳(tiē)

    B.按捺           碍(fáng)      正(dìng)      鱼效应(nián)

    C.蜿蜒           合(fú)        奇(bā)        管窥测(lī)

    D.鱼船           发(jiào)      车(yùn)       有放矢(d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