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中庸”辨义 “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中庸”辨义

    “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

    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

    对“中庸”的误解,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政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88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因而孔子才感慨:“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孔子看来,要想达到“中庸”的境界必须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要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义”、“礼”、“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

    (节选自2010年1月15日《人民日报》)

1.下列选项中对“中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它要求将“中和”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B.“中庸”就是追求日常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做到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

    C.“中庸”是人们做事要“走中间路线”,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

    D.“中庸”是在人伦日用中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极高境界。

2.下列不属于能使人达到“中庸”境界的条件的一项是                        (    )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

    C.破除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

    D.根据个人气质禀赋等去理解“仁、义、礼、孝”等伦理问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发生错误的根源就是对“中庸”原意的误解。

    B.对“中”和“庸”二字的望文生义,是大多数人误解、误用“中庸”的根本原因。

    C.孔子认为“中庸”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所以他对达到“中庸”境界感到绝望。

    D.黑格尔对《论语》及孔子都不够认同的原因是,《论语》缺乏概念、范畴和思辩。

 

1.C(这是对“中庸”的错误理解) 2.D(这只是孔子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做法而非做到“中庸”的一个条件) 3.B(A原文意思是“对‘中庸’的误解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C“感到绝望”的说法太绝对,这种说法也与昏文提到的孔子的具体实践相矛盾。D原文中是黑格尔认为“《论语》中缺乏概含和范畴的思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科学家眼中,沉溺于酒精并不浪漫。研究表明,多巴胺是导致酒精上瘾的关键,这种“快感神经递质”的分泌,可使人强烈地产生生理和心理满足感。

    B.备受关注的2月23日秦皇岛淀粉厂爆炸案的调查工作于日前展开,秦皇岛市政府已对此作出了责任事故的认定,但市政府至今还尚未公布问责结果。

    C.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再次警示人们: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已极大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至关重要。

    D.在2月27日举行的温哥华冬奥会女子1000米速滑比赛中,王濛勇夺冠军称号,并成为首位一人获得三枚冬奥会金牌的中国选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东亚四强赛上,国足气冲斗牛,以3:0大比分大胜韩国足球队,打破了32年来逢韩必败的怪圈,令国人瞬间点燃对足球的热望。

    B.据气象专家解释,由于受南下北方弱冷空气影响,3月初我市以和光同尘的晴朗天气为主的格局将被打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将纷至沓来。

    C.一些网络作家成名后,不再满足于昔日的成名方式,大都乔装打扮,走上了传统出版的道路。他们不再做网络连载,而转向实体杂志连载或者成书出版。

    D.“传唱齐鲁”2010金曲大赛经过激烈角逐,各类奖项已水落石出。大赛主办方意在通过此类选拔,推出像《难忘今宵》一样深入人心歌曲的目的已达到。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孔子》与《刺陵》有如此票房奇迹,不单因为有好莱坞“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作招牌,也_____受《独立日》影像印记影响,还有人们对“世界末日”的猎奇……

   ②人们甚至觉得,《潜伏》中的两个虚构的人物应当续写情缘,实现他们自己那些在现实面前显得无奈的理想。让如今的青年人意识到还有时间不能够_____的纯真感情。

   ③“毒豆角事件”本质上是利益的_____,导致公共利益虚置与错位。因此,发现了“毒豆角”就查豆角,在海南发现的就追查海南的做法,都还只是治标不治本。

    A.不止  侵蚀  纠葛                 B.不只  腐蚀  瓜葛

    C.不止  腐蚀  瓜葛                 D.不只  侵蚀  纠葛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丹清     构架    晴空丽日        虚无缥缈

    B.蓄志     讲座    危如垒卵        添枝加叶

    C.静穆     缱绻    蓬头垢面        了如指掌

    D.荧屏     陨落    不明就里        押卷之作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中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展/逮     然/米       然泪下/姗来迟

    B.坍/实      阿/须       逸兴飞/如巨笔

    C.驾/教      分/约       跹起舞/拇枝指

    D.血/白      谈/躅       肥体壮/粗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