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以下4题。 家园如梦 山珍 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

 

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以下4题。

家园如梦

山珍

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噪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生。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三月莓。只是母亲已移居黄泉,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

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坟头。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

屋右的古枫树——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取鸟,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

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桠间,可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地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

屋左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

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某些人。我茹苦一生而今永隔幽冥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天堂;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愿您有您的寄托!

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自己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1.作者是怎样将文章内容组织在一起的?文章第十一段从结构上看有什么作用(6分)

                    ▲              ▲                 ▲                   

2.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情感?请作具体分析。

                    ▲              ▲                 ▲                   

3.文章最后一段写得很有感染力,请赏析它的表达特色。

                    ▲              ▲                 ▲                   

4.请结合文章,探究“家园如梦”的丰富意蕴。

                    ▲              ▲                 ▲                   

 

1.通过作者的所忆所见所想,把绵长悠远的家园滋养的亲情诠释得深刻,构成全文的线索。第十一段承接上文的“诱惑”、“折磨”抒写人应该拥有的人生态度,同时为下文的进一步抒情提供了情感基础。 2.父亲牵挂着远在城市的儿子,脑海里浮现的是儿子小时候的点点滴滴(1分);通过“我”的回忆,表明这种牵挂是永远的,同时也为儿子不能回家而有些伤感(1分),有着难言的孤独(1分),只能通过数鸟巢来获取些丝的安慰(2分)。 3.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从穿的、吃的、用的几个角度叙写了家园给流浪者以物质生活的保障;(2分)同时又上升到精神层面,明确家园是流浪者始终的归宿。语言优美,情感浓烈,很有感染力,能充分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4.家园能给流浪在外的人以精神上的慰藉,是一个个令人心动的故事的发生地,是人的成长岁月中至真至纯的亲情的凝结点,是身处外地随时都能进入梦中的情感源泉。 “家园如梦”,这梦是美妙的,质朴的、动情的,令人永远回味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树上的天使

[美国]玛雅•瑞诺德斯•拉特森著  小丹译

又来了,这些烦人的松鼠!我拽过枕头。狠狠地蒙住自己的脸,试图阻挡头顶上传来的噪音。然而,那些声响就如同魔音入脑般挥之不去。“该死的松鼠!”我暗暗咒骂。

每到半夜,屋外的松鼠们就开始搬运它们的美食——山核桃。而我却每每被山核桃砸落在屋顶上的声音吵醒,然后无奈地睁着双眼,听着头顶上山核桃不断砸在屋顶,再“咕噜噜”地滚落到地面的声音。

天知道我对此刻的清醒有多么的恐惧,我简直快要崩溃了!因为每到这个时候,我的脑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些如雪片般飞来的账单以及我已经拖欠了房东许久的租金。就在昨天,我刚刚向房东保证,会尽快结清所有的欠款并支付下周80美元的租金。房东答应了,但我想,她的耐心会很快宣布告罄。我是个初出校园的毛头小子,一点赚钱的门路都没有,而我头顶上还有恼人的松鼠让我不得不在半夜保持清醒。

无奈之下,我唯有打开《圣经》寻求帮助。忽然,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不要为明天忧虑。看天空中的飞鸟,它们既不播种也不收获,天父照样养活它们;野地里的百合花从来也不纺织,天父还打扮它们,给它们美丽的衣裳;地上的小草今天还在,明天就被扔进炉子烧了,天父还给它们青翠的外衣,更何况你们呢?岂不比它们贵重得多吗?”

我暗暗祈祷:主啊!既然您能喂养飞鸟,还有那些松鼠,我相信您也会保佑我的。最后,在被众多琐事折磨得筋疲力尽之后,我终于昏昏睡去。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赶去教堂。早餐后,一位老妇人问我,能否送她回家。她告诉我,她的卡车坏了。

“当然可以。”我说。

在去她家的路上,她问我:“你喜欢吃山核桃吗?”

山核桃?!我僵硬地笑了笑,反问道:“你为什么这么问?”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些山核桃砸落的声音。

“我以20美元一袋的价格将它们卖给一家农场。”她回答道,“如果你喜欢,我可以以低一点的价格卖给你一袋,以报答你送我回家。”

就算白送我也不要。“不了,谢谢。”我说。我将她安全地送到了家。然后驱车返回。

一到家,我便倒在了床上,我太累了,也许我该午休片刻。但又一次,松鼠的骚动声在我头顶响起。这还没到半夜呢!我愤愤地想,它们就不能让我有片刻的安宁吗?

突然,就像被一个山核桃猛地砸中了脑袋,我灵光一闪:我明白了,财富就在我的头顶上!我从床上一跃而起,冲出屋子。我看到了,就在我的窗台下,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大片山核桃。20美元一袋,我欣喜地想,只要卖出四袋就够付下周的房租了。而事实上,地上山核桃的数量已足以让我清偿所有的债务。

几年时间很快过去了,我的生活正慢慢好转。而真正让我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并不是那些山核桃,而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它们就住在树上,它们告诉我:上帝就在我们身边。

                                                     (选自《海外文摘》)

1.“我”为什么觉得山核桃砸落在屋顶上的声音像“魔音”?(5分)

                    ▲              ▲                 ▲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理?(6分)

⑴你喜欢吃山核桃吗?(3分)

                    ▲              ▲                 ▲                   

⑵我僵硬地笑了笑(3分)

                    ▲              ▲                 ▲                   

3.文中写阅读《圣经》这件事与山核桃有什么联系?请简要分析。

                     ▲              ▲                 ▲                   

4.最后一段写到“生活正慢慢好转”,并赞美松鼠是“天使”,请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              ▲                 ▲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⑴陛下亦宜自谋,      ▲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⑶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杜牧《阿房宫赋》)

       ▲       ,而不知其所止,      ▲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              ▲        。知者动,仁者静。(《论语· 雍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⑴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关键,请简要分析。

                    ▲              ▲                 ▲                   

⑵这首词两片之间有多处照应,请举出三处。

                    ▲              ▲                 ▲                   

⑶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              ▲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辋川:水名,在陕西蓝田县终南山下的辋谷川口。诗人晚年隐居于此。裴迪:唐诗人,关中人,王维的好友,天宝后官蜀州刺史、尚书省郎。②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曾“凤歌笑孔丘”。

⑴诗歌首联勾勒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转”“日”二字略加分析。

                    ▲              ▲                 ▲                   

⑵本诗颈联是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点化而来,但在写法上却与陶诗不尽相同,请简要说明。

                    ▲              ▲                 ▲                   

⑶全诗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请你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炎反有端,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无儋石之赢。

(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已持政,稍自                      肆:放纵

B.承嗣又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讽:劝谏

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            辞:借口

D.炎反有端,卿未知耳                   顾:考虑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直不屈的一组是(3分)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②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

③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④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⑤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理日常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子五品官,裴炎坚决不肯从命。

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为内应;后因下了很多天的雨,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

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炎谋反,最终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

                    ▲              ▲                 ▲                   

⑵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3分)

                    ▲              ▲                 ▲                   

⑶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

                    ▲              ▲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