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下面的句子,以“自己”为写作对象,仿用原句的修辞手法,再写两组句子,与原句构成排比。
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阴谋家的世界则只是永远跳不出来的暗算的陷阱;
答:
下面一则征稿启事在语言表达、标点等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予以修改。
征稿启事
《新荷》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期刊,它的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大力支持,所以本刊诚邀同学们踊跃投稿,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从下学期开始,本刊将增设下列栏目:《真我风采》、《热点评说》、《校园律动》等。希望同学们不要敬谢不敏。
来稿要求:严禁抄袭,但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体裁、题材不限,字数在800左右;请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级。
稿件斧正后请投入《新荷》编辑部邮箱或直接送校刊总编李老师处。
《新荷》编辑部
2010年4月1日
答:(1) (2) (3) (4) (5)
请从下面的一段话中提取3个反映其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
此轮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教育公平。对于那些农民工子女来说,教育公平的关键不是在哪里读书,而是他们在哪里都能享受跟城市同样质量的教育。这就主要靠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来解决,即靠教育公平来解决。教育公平首先就是城乡关系角度的公平,教育资源要更多地向农村倾斜,把农村教育搞好。
关键词语: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表达明确的一句是(3分) ( )
A.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时代,是一个由工业社会进一步向信息社会转化的时代,因此大专院校的学科调整非常频繁,其基本原则是教学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B.如果把淀粉进行深加工,成为变性淀粉,就可以成为化工原料,使淀粉再升值50%以上。在赵全营淀粉厂,每年生产变性淀粉200多吨,开始了淀粉的深加工。
C.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负责人昨天凌晨就谷歌公司宣布停止按照中国法律规定的对有害信息过滤,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发表谈话。
D.有人认为,美国对台军售也是在掠夺财富,直观上看他们掠夺的是台湾人民的财富,实际上也是在掠夺中华民族的财富,而掠夺财富正是美国统治集团的本来面目之一。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现在有些报刊年轻的编辑,虽然文字功底不深,却自以为是,有的作者撰写的文章被转载时,标题就改至南辕北辙、完全扭曲了作者本意的程度。
B.3月9日,出席科技界联组讨论的娄勤俭副部长指出,随着六七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基本上退休,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出现了新一轮的青黄不接。
C.面临全行业的成本上涨与利润危机,啤酒巨头却对提价投鼠忌器,因为谁先挑起涨价的大旗,谁就会冒非常大的风险,一手打造的市场可能毁于一旦。
D.我们的一些领导在学习科学发展观中,长篇大论,侃侃而谈,就是不敢正视前些年在经济发展中为快速获利而出现的问题,怕戴上保守、思想不解放的帽子。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近代爱国“布衣”——王韬
王韬(1828一1897)字紫诠,号仲搜,江苏吴县人。他出身于读书世家,“少好学,资赋颖敏,迥异凡儿,读书数行俱下,一展卷即能终身不忘。”然而,他却不喜爱八股时文,“虽勉为之,亦豪放不中绳墨”。他十八岁时在昆山以第一名考中秀才,第二年到南京乡试却未能考中。此后,他即转而学习经世致用的学问。
1849年夏,王韬的父亲在上海病逝。为生计所迫,王韬受聘到外国传教士在上海办的墨海书馆工作。深受林则徐、魏源等影响的王韬,阅读了许多西方有关科学、史地等著作,思想上受到启发。对西方先进思想、技艺的了解,使他认识到“西夷”不同于一般的夷狄。针对中国积弱的现实,他继魏源之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王韬用向当权者上书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意见。1859年,他在给江苏巡抚徐有壬的信中,提出了“和戎、防海、弭盗”三大主张,徐有壬对其建议很重视。可是,徐有壬不久即故去一王韬在失望之余又向上海道吴煦等献策,吴煦等虽采纳了他的某些建议,却未重用他,这使他很失望。在“西事方殷,海疆多故”之际,王韬忘却了个人的饥寒,深为国家命运担忧。在给朋友的信中,他说:“此岂肉食者所能远谋,而草野布衣所私心窃虑者也”。他在同朋友谈论国事时,“往往声震四壁,或慷慨激昂,泣数行下”。
1861年,李秀成领导太平军向上海发动了第二次进攻,满怀失意的王韬在避难回乡后出于一展抱负的想法,于1862年初上书太平军,建议太平军停攻或缓攻上海,力争长江上游以巩固后方。这个策略是很合理的,但可惜太平军未能采纳。后来,此书落入清军手中,王韬因“通贼”而受到通辑,被迫逃到香港。王韬到香港后,没有可能再参加秀才必须进行的岁试,这使他失去了秀才身份,成了地地道道的“布衣”。
王韬在香港曾与英国学者理雅各合译中国的四书五经,理雅各回国后,他又应邀去英国与其继续合作。英、法等国的资本主义文明使他大开眼界,促进了他对西方的认识,对他整个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英国居住的三年中,王韬仍时时关注着苦难的故国,如其诗中所写,虽然“九万沧溟掷此身p,仍“尚戴头颅思报国”。他曾与英国友人一起探讨禁绝鸦片的办法,他的《漫游随录》详细记载了其在英法等国的见闻,也是为使国人“师其所长,夺其所恃”。
1870年,王韬返回香港后,根据外交资料编著了《法国志略》,该书是要通过法国由强转弱一事来说明:忽略历史发展的趋势,不知己知彼就必然失败,但失败可使人清醒,可以成为转败为胜的关键。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了中国人办的第一家日报——《循环日报》,意在借时论影响当世。他公开宣称要借“日报立言”,以图“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他经常在报上发表评论,鼓吹变法,图谋富强。其《变法》、《变法自强》、《洋务》等文章有力地阐明了变法的重要性,他说:“设我中国至此时而不一变,安能埒于欧洲诸大国,而与之比权量力也哉!”。这种力倡变法的主张对于后来的变法维新运动影响甚大。
王韬不仅提出了变法的主张,而且进一步提出了变法的内容。他在指出中国官场中“因循、苟且、蒙弊、粉饰、贪罔、虚矫”等弊端后,提出取士、练兵、学校、律例等都应加以变革,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他还多次呼吁要开矿、修铁路,架设电线,认为这些都是“实关至要”的事情。对于只重视“船坚炮利”的洋务派们,他则给以有力的批评,说他们“虽袭西法之皮毛,而犹如附肉于骨,剪彩为花,其血脉终不能流通,色泽终不能焕发”。这确实是道出了洋务派的一大弱点。
王韬在香港期间还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他认为只有“君民共治”才能“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才能“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而国本有若苞桑磐石焉”。王韬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君主立宪主张的思想家。他的这些说法在当时是非常大胆而有见地的。
(选自李景光《近代爱国“布衣”——王韬》,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王韬少年时聪明好学,虽然十八岁时在昆山以第一名考中秀才,但因为他不喜欢写八股文,在乡试中没认真答卷故没能够考中。
B.王韬深受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影响,通过阅读西方科学、史地等著作,使他认识到要想改变中国积弱的现实,就要向西方学习。
C.王韬曾先后给江苏巡抚徐有壬、上海道吴煦等上书献策,两人对他的建议都很重视,也采纳了某些建议,却都未重用他,令他很失望。
D.王韬提出对西方列强要“师其所长,夺其所恃”,意在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取其“所恃”是为了“强中”,而“强中”才能“攘外”。
E.王韬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君主立宪主张的思想家,他的这一主张在当时是非常大胆而有见地的,它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变法维新运动。
(2)王韬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针对中国的现实,他认为主要应学习什么?请简要分析。
(3)王韬力倡变法,请用自己的话对其变法内容做简要概括。
(4)王韬既向朝廷官员上书,也向起义军将领上书,怎样看待他的这些行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