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两会期间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热点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

(1)病人是否有前往大医院就诊打算:

有,马上去

可能会去

不打算去

23%

28%

49%

(2)影响病人去大医院就诊的主要因素是:

药品价格

医院服务态度

滥设检查项目,滥开药品

办理手续不简便

41%

16%

29%

14%

    请根据以上两组调查数据中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不超过40字);并据此提出合理的建议(不超过25字)。

结论;

建议:

(2分)

 

 结论:近半数的人生病时不打算去大医院就诊,与药品价格、医院滥设检查项目滥开药品关系较大。 (结论概括应简明,表1中“不打算去”大医院的人有49%,所以可以用“近半数的人”来概括;表2中因“药品价格”和“滥设检查项目,滥开药品”原因而不打算去大医院就诊的也最多,所以指出它们“关系较大”符合实际。2分) 建议:尽快规范药品价格,严肃查处滥检查滥开药。 (所提建议应针对所调查的主要问题来谈,重点是要解决“药品价格”和“滥设检查项目,滥开药品”这两个突出问题,2分。至于有学生答出:“积极改善服务态度,努力提高办事效率”这些针对非主要问题而提出的建议,则不给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重大事件。高中语文读本课文在节选的小说第七十四回里,着重写了晴雯、探春对这次抄检的态度。请依据下面的两处描写,简析这两个人物在这次冲突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性格特征,要求语言简洁、准确、鲜明。

    (1)袭人等方欲代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倒,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例,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

    (2)探春道:“……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

菊  与  城

雷抒雁

你无论如何想象不到小小的菊花,在这座南方小镇里会显现出如此神奇的风采和灵性。

那些黄的菊、白的菊,红的、紫的菊在这里展现出千姿百态。扭缠着的,结成一座座径可一米的圆柱、方柱,使你想起古希腊阿波罗神庙前石柱的庄严与神圣;攀援着的,则依势建筑起一座高可乱真的“岳阳楼”“滕王阁”;飞腾的,成龙成凤;倾泻的,为流为瀑;站立的,单株绽开数以百计的花朵,有的矜持,有的阔笑!

那些名贵的品类,亭亭玉立,碗大的花朵,有的橙黄如冠;有的粉丝轻垂;有的羞颜半露;实在像一群天仙落凡,或者如一队超女待选。

时在冬日,北方已是寒霜白雪交加;而南方,则艳阳高照,稍一动腿脚,就会冒汗。举办菊花展览会的镇名小榄,坐落在孙中山先生的故里中山市。这小榄镇地势如一枚橄榄,历史上就有养菊的风习,年年都办菊展,小镇人自称家乡为“菊城”,足见爱菊之深。

自从陶渊明先生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这菊花历来就是清高、归隐的象征。“东篱”,自然是成了菊花的雅号。文人雅士总爱咏菊喻志,表明自己的品格与志向。宋人卞伯玉写下《菊赋》,以为菊“不履苦而沦操,不在同而表淑。”故而“伤众花之飘落,嘉滋卉之能灵。”赞扬菊花“振劲朔以扬渌,含凝露而吐英。”

清人王韬在《招陈生赏菊》文中,说花有三品,为神品、逸品、艳品,惟菊兼而有之。神在“高尚其志,淡然不厌;”逸在“傲霜有劲心,近竹无俗态;”艳在“如处女幽人,抱贞含素。”真可为菊花知己。

不过说来说去,自古以来,都唱的是菊的清高、隐逸以及履严冬而不凋。可这小榄镇,是一座南方闹市,虽说人口不多,只15万余,常住外来人口却多达16万。只菊花节开幕当天,说万人空巷,已不足以表达其热闹,一条宽阔大街,塞得水泄不通,站在高处一望,但见人头攒动,红男绿女,青壮长幼,倾家而出。那时,心中直呼,菊啊菊啊,你何以诱人如此!是你坠雅入俗,还是世人脱俗入雅!此情此景,让人难免不想起那两句述说世态变化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赏花兼有食花,小榄人把那艳艳黄花,入了各色菜肴,布起一道菊花宴;又以之入茶入饼,做成各类精细小吃,成了送礼待宾的佳物。菊之体,入俗而为食品;菊之魂,升雅而为神品。小镇人之聪明,令人钦佩。

小榄镇先前也曾是一个偏僻乡镇,从褪色的旧照片里目睹它的前身,让人难止唏嘘,如今却成了另一种景象。走在小镇大街上,一幢幢干净、明亮、高大的楼宇建筑,让人目不暇给。这里的富庶与先进程度,比起欧洲一些城市,可以说毫不逊色。小榄镇有着“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广东省教育强镇”种种闪光的桂冠。

这又让我想到菊,想到关于菊的另一类历史品格。不畏严霜,敢于独艳,常是文人雅士看重的菊品。当年,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竟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取菊之不与俗花为伍,一派萧杀之气。千年来,菊之卓然独立,落落不群,成了残酷社会生活的逃避者、抗争者所崇尚的植物偶像。

今天,在小榄,气候温和,空气湿润,紫荆花艳艳地纷开在枝头;三角梅,繁盛地绽放在叶间;玫瑰依然随时展姿;装饰林带路边的太阳花,鲜鲜艳艳地像丝带锦帛七色交并;而这一刻又突现着菊花。万菊之园,不是百花凋零的象征,更不是一花独占的酷景。百花共处,交相辉映,自然界里的和谐景象,竟改写了傲菊独放的景致,小镇,赋予了菊花一种新意

花与花同时而放,人与人和睦相处。小榄镇人说他们努力实现的这种社会目标叫“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安康。”“高尚其志,淡然不厌”。菊之神,不正是小榄人倾心以求的志向么!

小镇的秀发,簪一朵菊花,如此美丽,让人心里怦然一动!

(选自2010年1月18日《人民日报》)

1.文章第2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评析其表达效果。

2.作者在文中大量引用关于菊的古诗文,你认为有什么作用?  (4分)

3.在文人雅士眼中,“菊”通常具有哪些特征?而本文中“小镇,赋予了菊花一种新意”,请结合文本说说“小镇”赋予了菊花什么“新意”。

4.本文通过描述“小榄镇的菊”,将“菊与城”联系在一起,有什么表达意图?  (4分)

 

查看答案

 填空,补充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①    ②  ”。

    (2)面对楚王的昏聩,屈原在《离骚》中大声疾呼:“  ③  ,何不改乎此度也?”西汉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记载此事为:“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④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3)房龙是20世纪  ⑤  (国别)著名的学者,代表作《宽容》及其“序言”享誉世界。

    (4)别里科夫、格里高尔、弗拉基米尔依次是外国文学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  ⑥  》《等待戈多》中的主人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唐多令

〖南宋〗刘  过①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②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蓼园词选》),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群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1)南宋词人刘过在这首登临之作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2)词人在词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3题。

《雪涛阁集》①序

〖明〗袁宏道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②。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溃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屈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唱亿和,优人驺子③,共谈雅道。吁,诗至此,抑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

    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进之才高识远,信腕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或曰:“进之文超逸爽朗,言切而旨远,其为一代才人无疑。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④,何也?”

    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有以俚而传者,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是也;有以俳而传者,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是也。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诗凡若干卷,文凡若干卷,编成,进之自题曰《雪涛阁集》,而石公袁子为之叙。

    (选自《明清散文集萃》,有删略)

   〖注释〗①《雪涛阁集》,为明代江盈科所著诗文集。江盈科,字进之。②鞓红鹤翎,指牡丹花中“鞓红”和“鹤翎”等品种,经过改良可呈现出左紫、溪绯品种不同的样子。③驺子:掌管车马的仆役。④俳:滑稽,幽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能堤其溃而通其所必变    通:懂得

    B.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    胜:胜任

    C.而不敢自伸其才    伸:施展

    D.有以平而传者    传:流传

2.作者说:“诗至此,抑可羞哉。”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感到羞耻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

    ②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

    ③有才者屈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

    ④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

    ⑤一唱亿和,优人驺子,共谈雅道

    ⑥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行文的顺序来看,作者没有受到序言体裁的束缚,先是淋漓尽致地阐明自己的文学主张,最后才落笔于文题。

    B.作者在文中先从正面立论,用类比的方式,以美丑的标准随着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审美观念而改变,来指出复古主张的不合时宜。

    C.作者旗帜鲜明地批评了近代文人的各种复古做法,并对近代文人的所作所为予以了全面否定。

    D.文章最后,作者用创新的文学观评论江进之的诗文创作,既使前文论证得到进一步印证,又起到照应标题的作用。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2)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

(3)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