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适当的语句,组成一段语意贯通、前后句式一致的文字。 你见过古...

 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适当的语句,组成一段语意贯通、前后句式一致的文字。

    你见过古代的铜钱吗?一枚圆圆的小钱,中间透着棱角分明的小方孔。铜钱的形状

_______“外圆内方”,正如做人一样。方,就是做人要有正气,有原则;圆,就是_______。

但如果一个人过于方正,就会像生铁一样,一拗就容易断,不易与人相处;而如果一个

人过于圆滑,_______,也不会得到周围人的喜爱。

 

 内容贴切给2分,句式正确给2分,比喻句给2分。 示例:做人要讲圆通,有技巧      就会像气球一样,一碰就远离,不愿与人交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列语句,给“羌笛’’下定义。(可增删词语)(5分)

  ①羌笛是一种民间竖吹乐器

  ②羌笛由两根竹管构成

  ③竹管长约15至20厘米

④羌笛的管头插着竹簧

⑤竹管上有大小一致的洞孔

⑥两根竹管并在一起,用丝线缠绕

 

查看答案

 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当年投河自尽又被人救了的鲁侍萍,在四凤的陪同下来到了周家客厅。①她万万没想到,三十年前②她伺候周家的老爷,三十年后,③她的女儿又伺候周家的少爷周萍。

④丝与周朴园的第二个儿子——罢工代表鲁大海愤怒地揭露⑤他制造江堤出险,淹死三千多名工人惨剧的⑥过程。周萍打了⑦他两个巴掌,侍萍看到父子、兄弟势不两立的惨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一17题。

黄叶小谈①

钟敬文

    小雨霏霏,轻寒凄恻,虽说远赶不上北国的彤雪密布,冻雪纷飞,但住惯或生长在岭南的人,总会感觉得这是一种“岁云暮矣”的情调了。

    一月来,我的心情的凄惶纷乱,是有生以来所不曾经验过的。劫后余生,欲去不能,欲往不得,这种难挨的情味,唯有过来人能够领悟。否则尽管说得很逼真,可是终不能希冀其体味于十一,又何况我的笔端正笨拙得像永不转调的泉声呢?带住!这样轻轻提过就算了。在此当儿,不能做用心的事,自然在意料中。

    昨天无意中在朋友处翻看了《贡献》第二期伏园先生题名《红叶》的一篇文章,却引起了我一时的兴味,教我在这酒余慵困的今天,伸纸来抒写这篇小文。

    “黄叶”与“红叶”,虽然是两种很相似的东西,但在我们的观感上,颇各饶有不同的情调。如容我做点譬喻,那么黄叶像清高的隐士,红叶,她却是艳妆的美人了。古人句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便是红叶的气味有些近于女性的春花的证明。对于黄叶,则只有令人感到孤冷清寒,不会再有什么绮思芳意了。

    我自己不知什么缘故,对于渔洋①老人的诗会有如此嗜好的怪癖。如果在中国过去诗人中,我愿去自找什么老师,那么,他老,当是首先屈指的一个。他流览景物的诗,几乎没有一首不是我所爱读的。他诗里常常喜欢用红树、红叶、黄叶等名词,都是很佳丽的语句,和东坡的“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同为诗中的画。先生尝呼崔不雕2为“崔黄叶”,他所最激赏的关于他的佳句,便是:  “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可见他老对于黄叶的爱好了。

    我忆起旧事来了,当我初进中学校读书时,颇喜欢胡诌些歪诗,我们的校长周六平先生见了,竟大大地谬加赏赞。一回,他把一幅山水画嘱我题诗,我勉强给他写上了下面二十八个字:霜重溪桥落晚枫,寒烟消尽露晴空。幽人领得秋风味,家在青山黄叶中。

    他和诗,以崔不雕相拟,至谓“比似桐花论衣钵,座中惟有阿龙超”,则更以渔洋的赏识江东阿龙③乐府者自况,令我真感愧无地了!一别将十年,他黄叶飘零也似的生命,不知还遗留在这秋风冷落的人间么?我呢,一事没有成就,辜负了他老人家深深的期望了。唉!这何消说,更何忍说呢!“前此空挥忧国泪,斯行差慰树人情”,这两句当我离开故乡来广州时留别他的诗。一度追吟着,便一度感伤到绝地了!

    上面一大段话,似乎有过于跑马。紧回到我的荒野吧。

    红叶不是到处皆有的——自然是指的大规模的枫柏柿叶等,不是零片的任何林木的叶子——黄叶则普通极了,只要到了相当的时候,岭南气温和暖,冬季的景象,只相当于北方的秋天。在这分儿,自然可以看到枝间及地上,满缀着黄金的叶子了。日来偶纵步东郊北园一带,看到它们那样稀疏地清寒地挣扎于萧索的气运中,不免一股哀戚之情为之掀然鼓动起来了。

    回想数年前,我因为乱事,合家人由市镇迁入山村中的故居,那时的生活真是清隽可味。一个人竹笠、赤足,漫步于水湄林际。金黄的叶子,或飞舞于身边,或缭绕于足下。冷风吹过,沙沙地作响。我的思想,也和头顶青空一般的宁谧而清旷。偶尔拾起一片,投在回曲的山溪中,它急遽地或迂徐地逐清碧的流水往下飘,我的神思也好像随之而俱去。在这样的环境中,真不知人间何世了。现在,不但这浮浪的身,未易插翼飞回故乡,就是去得,在那毒烟流弹之下,幽秀的山光,美丽的黄叶都摧毁焚劫以尽了!哦!时间的黑潮啊!你将永恒不会带回我那已逝的清福了么?

    我竟会这样的动起感情来了,为了区区的黄叶,黄叶的回忆!算了,我愿意过去了的永成为过去!无力的我,只合对当前和未来的一切,去低吟那赏味之歌,——虽然这也怕只一句近于“祝福”的空话。

    十七年,正月,二日,于广州新迁寓次。

【注】①该文作于民国十七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内战时期。②渔洋:王渔洋,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的别名。

③崔不雕:崔华,王渔洋的学生。④阿龙:清朝诗人龙燮,常于王士祯、庞皑等唱和。

1.作者为什么会感觉到一种“‘岁云暮矣’的情调”?(4分)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又何况我的笔端正笨拙得像永不转调的泉声呢?

 

 

(2)他黄叶飘零也似的生命,不知还遗留在这秋风冷落的人间么?

 

 

 

3.文章的题目是“黄叶小谈”,但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写“红叶”和与之关联的读书生活?(6分)

 

 

 

4.在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来写迁入山村中的生活?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千古江山,________。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出去。_________,_________,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是日也,天朗气清,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请简要概括。  (4分)

 

 

(2)“待汝成阴系钓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