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4题(10分) 今观我孔子之学说,其审美学上之理论,虽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4题(10分)

    今观我孔子之学说,其审美学上之理论,虽不可得而知,然其教人也,则始于美育,终于美育。《论语》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又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在古昔,则胄子之教,典于后夔;大学之事,董于乐正。然则以音乐为教育之一科,不自孔子始矣。荀子说其效曰:“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故乐行而志清,札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此之谓也。故子在齐闻《韶》,则“三月不知肉味”。而《韶》乐之作,虽挈壶之童子,其视精,其形端。音乐之感人,其效有如此者。

  且孔子之教人,于诗乐外,尤使人玩天然之美。故习礼于树下,言志于农山,游于舞雩,叹于川上;使门弟子言志,独与曾点。点之言曰:“莫春者,春眼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由此观之,则平日所以涵养其审美之情者可知矣。

注:①胄子:古代指继位的长子。②后夔:传说是舜时的乐官。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教人也(然而)/  无若宋人(……的样子)

B、兴诗(从)/  青,取之于蓝,而青蓝(比)

C、然则音乐为教育之一科(用来)/  夫夷近,则游者众(而且)

D、浴乎沂,风舞雩(在)/  知不可骤得(语气助词,表示疑问)

2.对“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句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句话可译为“从切近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说可以辅佐君王”。

B、这句话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

C、这句话充分说明孔子对“诗”的重视。

D、“事君”就是做官,是古代教育的最高理想。

3.文章第一段引用《论语》和荀子的言论,主要是从____和____两个方面来阐述“诗”、“乐”的教化作用。

4.作者认为孔子在教育中十分重视“美育”,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中的依据。

 

 

 

 

1.B 2.D 3.人的成长和社会风气的改善 4.孔子非常关注“诗”“乐”的熏陶教育作用;孔子平日教人尤重天然之美的涵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7题(20分)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兒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事矣。”石奢曰:“不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豫贾:事先定价。这句话的意思是市场上买卖公平。②尺籍:即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

 

1.《史记》中的“列传”主要记载的是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纵其父而还自焉(      )  (2)子其事矣(      )    (3)不其父(      )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竖子不戏狎,班白不提挈。        B、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D、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4.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丁壮号哭,老人啼。            B、门不关,道不拾遗。

C、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    D、潭西南而望,行,明灭可见。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2)废法纵罪,非忠也

6.用文中的语言概括“循吏”的主要特征。

7.节选的文字在塑造人物时用了不同的描写手法,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后人认为这首词画线句中的“和”、“湿”二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词下阕用“望极”起笔,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在内容上的作用是___。(2分)

 

查看答案

 这首词写的是□□时节的景色,词中最能体现这个时令特征的句子是___。

 

查看答案

 (1)大直若屈,________,大辩若讷。《老子》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论语·为政》

(3)_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7)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