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中国军方多款新型武器装备的展示,引发西方军事专家捕风捉影的各式猜测。

B.山西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洗牌机遇,断然终结“小煤矿”时代,改头换面地大步迈进“大煤炭经济时代”。

C.10月1日晚,西峰市为庆祝建国6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焰火晚会,广场人头攒动,出现了万人空巷齐睹美景的盛况。

D.“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揭晓,“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首都博物馆、北京电视中心等新式建筑均脱颖而出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垣墙    重章迭句    嗜好    舞榭歌台

B.抱负    敷衍了事    萧索    豆蔻年华

C.编纂    金壁辉煌    诋毁    陨身不恤

D.恪守    蔬影横斜    苗裔    吹毛求疵

 

查看答案

 

阅读奥斯勒的《送花》,完成以下5题  (25分)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了,于是这才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驶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子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买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出没有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直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的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_____________。

1.这篇小说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分)

2.(1)文中能体现“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老妇人觉得“活着没意思”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老妇人的病好转的真正原因是

_                                         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处说“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根据小说的内容,在下面横线上补充一句话,说明这个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小说中写了“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这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主要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B.“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在守墓人看来,人活着就应该多关心那些活着的人们,至于死去的就大可以不管了。

C.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现老妇人,其形象虽有些模糊却表现了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

D.小说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的,在简洁的对话中交代了事情的经过,显得简练而丰富。

E.这篇小说构思精致,情节有起落,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小题)(5分)

  (1)木欣欣以向荣,                     。

   (2)时不可兮骤得,                     。

      (3)                     水共长天一色

      (4)                     月涌大荒流。

      (5)                     梨花一枝春带雨。

      (6)                     但愿长醉不用醒。

      (7)江流宛转绕芳甸,                     。

      (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                   ,岂独伶人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2题。 (8分)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4分)

  

2.《琵琶行》和这首诗一样写了音乐,但表现的重点不一样,《琵琶行》主要是突出表现了             这个人物形象,对音乐的精妙描写只是为表现其服务。他们的创作方法也不一样,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强调诗歌要反映民生疾苦。因而《琵琶行》是一篇          的作品;而《李凭箜篌引》则充满了

          色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论范增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问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  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 《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以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②也。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以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心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杀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杀其所立,项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卿子冠军:宋义.义帝任命的上将军.直接领导项羽、刘邦。号辫子冠军.在领导起义军救赵时。因坐观秦军圈赵被项羽矫命所杀。②义帝:项粱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义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稍夺其权。        秘密的交往

B.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也。            职分,职责

C.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以为上将。  提拔,选拔

D.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      可以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说明范增离开项羽的好时机和能成为大丈夫的一组是(   )(3分)

A.当以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

B.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        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

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心也    而欲依羽以成功

D.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增之去。善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王刘邦用陈平的离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使项羽对范增产生了怀疑,并逐渐剥夺了范增的权力,范增一怒之下,离开项羽,要回彭城。

B.项梁、项羽之所以能迅速兴起,是因为项梁他们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帝;而其他诸侯之所以背叛项羽,是因为他弑义帝。

C.苏轼认为义帝单单派遣刘邦先入函谷关却不派项羽,在众人之中赏识卿子冠军宋义,并提拔为上将军,这样做是不贤能的。

D.苏轼认为范增已经七十岁了,与项羽的关系和谐就留下辅助他,不和谐就离开他,不在此时明白离开和留下的道理,却想依赖项羽成就大业,这实在是浅薄啊。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

译文:                                                                

②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4)

译文:                                                                

③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3分)

译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