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 答:

 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

6ec8aac122bd4f6e

答:

 

 

 

 内容:画面是一个身体被分割为两截的人:他的上半身身体肥壮、西装笔挺,趾高气扬打着手机,远远地走在前面,衣服上写着“生活水平”四个字;在后面,是正在大步艰难地追赶的下半身,破破烂烂的裤子上写着“道德标准”四个字。 寓意:漫画揭示了在当今社会,有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能同步的现象。(或收入提高了,生活富裕了,但其道德标准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杜牧《清明》诗,回答问题。(4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但有人认为原诗啰嗦,完全可以在保持意思不变的条件下改成五绝:

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你认为原诗好还是改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查看答案

 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6分)

我们体质不适合我们的职业,不能持久地工作,工作起来也很少有乐趣,,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以下4题。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跟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

 

 

2.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

 

 

3.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4.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宋代出现了不少哲理诗,其中不乏包含理趣的诗句,如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              ”(《题西林壁》);朱熹写的“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陆游写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                 ”(《游山西村》);欧阳修写的“始知锁向金笼听,             ”(《画眉鸟》);王安石写的“青山缭绕疑无路,                   ”(《江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张可久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客里过清明。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1)前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意象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