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两题。
栀子花诗
【明】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注:沈周,明朝“吴门画派”的领袖。
1.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2分)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致?(2分)
2.诗的后两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5题。
高颎,字昭玄,自云渤海蓚人也。颎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初,孩孺时,家有柳树,高百许尺,亭亭如盖。里中父老曰:“此家当出贵人。”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寻从越王盛击隰州叛胡,平之。
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于是为相府司录。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尉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高祖以诸将不一,令崔仲方监之,仲方辞父在山东。时颎又见刘昉、郑译并无去意,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歔欷就路至军为桥于沁水,贼于上流纵火筏,颎预为土狗以御之。既渡,焚桥而战,大破之。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任寄益隆。
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数日,上曰:“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颎复位。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其见重如此。
炀帝即位,拜为太常。时诏收周、齐故乐人及天下散乐。颎奏曰:“此乐久废。今或征之,恐无识之徒弃本逐末,递相教习。”帝不悦。帝时侈靡,声色滋甚,又起长城之役,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颎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及蒙任寄之后,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当朝执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
(选自《隋书》卷四十一,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颎少明敏,有器局 局:胸襟
B.令崔仲方监之,仲方辞父在山东 辞:告辞
C.迁相府司马,任寄益隆 寄:倚托
D.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 遇:对待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高颎是高祖心腹重臣的一组是 ( )(3分)
①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
②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
③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
④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
⑤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 。
⑥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高祖主持朝政时,知道高颎精明强干,并且熟习军事,计谋丰富,就将他召入丞相府,随着其他官员因奢侈放纵而被疏远,高祖更加看重高颎,并将其当作心腹。
B.高祖命令攻击叛军,官军到河阳,诸路大军都不敢领先出战,诸将也没有统一的指挥,在这种情况下,高颎主动请缨,临危受命,以他的智慧与勇敢,同叛军作战,终于大败叛军。
C.对于官职,高颎从来不刻意乞求,相反,当自己处于上升势头的时候,他却很注意避开权力地位,上表章请求辞职,并推荐他人,但皇上并没给他解除过任何职务,毫不通融。
D.高颎有较高的文武才能,被委以重任后,他忠于君主,以天下为己任,人们推重佩服他。然而,隋炀帝的时候,由于对皇帝当朝后的所作所为有所坦言,高颎最终以诽谤中伤朝政之罪而被诛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4分)
(2)帝时侈靡,声色滋甚,又起长城之役,颎甚病之。
5.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歔欷就路至军为桥于沁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史学易犯忌
蔡尚思
史学原以记述近现代事实为主要任务,任何时代的近现代史都是史学家的研究中心。史学容易触犯政治禁忌,成为文字狱和其它变相文字狱的主要对象。清代的文字狱几乎等于历史狱。考证学反是,以经学为中心,以小学(文字学)的训诂、音韵为附庸,在其范围内的诸子、古史考证、地理、方志等等,都和政治现实没有直接关系。清代顺、康、雍、乾文网太密,文字狱大兴之后,史学因为首当其冲而大衰,考证学因为可以避祸而极盛,便是明证。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历经的时期太长,君主权威无限大,一切都被严密控制,学术界便越来越明显地出现这种极其反常的怪现象:现代史成为空白点,近代史成为薄弱点,古代史成为集中点,越古越厚,越今越薄,甚至有古无今,许多学者都成为“信而好古”者。这自然是由于统治者极端专制和极端愚民造成的,而学术界死气沉沉,学术家畏难避祸,以古代史为防空洞、避风港,也是无法辩解和否认的原因。
明末清初许多伟大的史学家,在国变之后,毅然决然地集中毕生精力,就亲身见闻去私编《明史》。《明史》就是他们的近代史。当时,从学术界老前辈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到万斯同、全祖望等大史学家,多专心致志私著《明史》,把私著《明史》看作高于一切的神圣的任务。黄、万、全等清初史学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是难以比拟的,因为在二十四史中,只有《史记》敢于写到“今上”,即当代史。在明代以前,如后汉初官修的《前汉书》,唐初的官修《隋书》,元初的官修《宋史》等,均属隔代修史,而且出于官修,那是根本谈不上史德问题的。在清代以后,如民国初年以清朝遗老为主官修的《清史稿》,等于清王朝的奴才为清王朝的主子服务,也是可鄙的。只有明清间的一大群史学家敢于不惜牺牲、无所畏惧地私著信史实录,确为难能可贵,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点。这也可见史学是以同现实有密切关系的近现代历史为中心的,历史科学工作者必须是大智大勇者,缺乏勇敢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伟大的历史学家。
1.下面对“清代的文字狱几乎等于历史狱”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清代文字狱和其他变相文字狱都是以史学研究为对象的。
B.清代顺、康、雍、乾四代的文网皆因史学而设。
C.清代史学是以记述现代事实为主要任务的,所以酿成文字狱。
D.清代文字狱的灾祸大多落在了触犯政治禁忌的史学头上。
2.下列说法,不是导致学术界产生“怪现象”的原因的一项是 ( ) (3分)
A.中国史学多属于隔代修史和官修,无法做到信史实录。
B.史学的研究中心与政治现实有直接联系,容易触犯政治禁忌。
C.史学家畏难避祸,缺乏直言事实的勇敢精神,于是转向考证学和古代史研究。
D.中国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专制权力,采用了极端的愚民政策,严密控制学术研究。
3.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清代的考证学极其兴盛,是由顺、康、雍、乾大兴文字狱后,史学研究大大衰落造成的。
B.考证学研究不易酿成文字狱,因为考证学以经学为中心,以小学的训诂、音韵等为附庸,它的各方面内容跟政治现实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C.明代以前,后汉初官修的《前汉书》,唐初的官修《隋书》,元初的官修《宋史》等,其史学价值都在官修《清史稿》之上。
D.黄、万、全等清初史学家在中国史学史上地位崇高,是因为他们私著《明史》的成就达到了司马迁《史记》的高度。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在这首小诗里,诗人一扫传统的悲秋之气,唱出了一曲高昂激越的秋的赞歌。其实这首诗包含的思想感情,对我们为人处世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首小诗的感想,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下面一则应用文在格式、内容方面存在许多不当的地方,请指出四处并加以改正。
招领启示①
各位同学②:
你们好!③
本人昨天傍晚在校学生食堂内拾到一只钱包④,内有现金三百元(三张百元钞票)⑤。失主一定心急如焚⑥,请失主速来26栋603室咨询⑦。
高二(8)班 姚明⑧
2010年4月1日⑨
(1) 第 处 ,
(2) 第 处 ,
(3) 第 处 ,
(4) 第 处 。
请在下面一则报道后面加上总结性的文字,不超过40字。
人们常抱怨“压力”太大。前不久,科学家做了一次有关“压力”的试验。
他们把一灰一白的两只小老鼠放在一个仿真的自然环境中,并把白鼠体内的压力基因全部取出,使它毫无压力感。结果,灰鼠走路或觅食时总是小心翼翼,有种紧张感。白鼠却要兴奋得多,大胆得多。白鼠因为没有任何压力而爬上了那个高达13米的假山,最后摔了下来,死了。而灰鼠因为有一定的压力,处处谨慎小心,顺利地完成了试验。
总结性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