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成名之后的陈景润,最大的愿望就是...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成名之后的陈景润,最大的愿望就是登上哥德巴赫猜想的峰巅,摘取(1+1)的璀璨明珠,闵嗣鹤先生不幸去世,陈景润痛哭不已,他为失去一个真正了解他的数学家而悲伤。私下里他曾告诉好友,闵先生去世了,今后谁来审他攻克(1+1)的论文稿呢?忧伤至极时分,他曾经悲痛地说,我不做(1+1)了。纯朴的陈景润担心知音断绝,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真正了解他,理解他,没有人能看得懂他的科研论文。

人世间的冷遇、歧视、逆境所带来的种种压力,可以诱杀创造的生命;然而,对于那些心气不凡的人,也可能激起更大勇气,去搏取未来和明天。外国学者所称道的“逆境是一所难得的学校”,原因便在于此。颂歌、鲜花、掌声、顺境同样会带来盲目的自满,诱发虚荣,让那些奋斗者陶醉其中,而忘却了自己的神圣责任和使命。被胜利的欢歌所淹没的英雄已是屡见不鲜了。

  我们一次次地在鲜花和赞美中寻觅陈景润的足迹。事业、家庭皆十分完美的陈景润,并没有重蹈许多英雄的悲剧,他仍是一如既往地背着行囊,艰辛跋涉在通往哥德巴赫猜想顶峰的道路上。

  陈景润把做好攻克哥德巴赫猜想(1+1)的外围工作,形象地比喻为“搭梯子”。“搭梯子”何其容易?只有搭好人生的梯子,才有可能搭好科研攻关的梯子。

  他是不屈的。1985年,陈景润已逐渐病重,开始,他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治疗。他从小就多病,各种疾病像影子似的尾随着他,或许,是病久了,司空见惯,也就不当一回事了。他哪像住院,随身带去了书、各种资料,病房成了工作室,日日夜夜,仍在不停地计算、推理,时常工作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钟。令许多医生护士惊讶的是,几乎是打了个通宵的陈景润,第二天早晨,精神仍是很好。有时,他担心医生来查房,便“故伎重演”打开手电,躲在被窝里看书。他以燃烧自己生命之火的代价,希冀能搭起一座通往风光绮丽的峰巅的梯子。

  他会想起杜甫咏诸葛亮那悲壮的诗句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在陈景润生命的辞典中,他几乎没有提到过让一般人感到恐怖的死亡二字。他经受的苦难太多,亦已经领略过死神的威胁,反而把这一切看淡了。他是一棵“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任风雨飘摇,任严霜厉雪,我自岿然如故。他那非凡的韧性和把生命力量弘扬到极致境界的精神,为人们树立了一面最灿烂的生命之旗!

  在“搭梯子”的漫长岁月里,陈景润做过多少题目,真是算不清了。过去,他的草稿纸是用麻袋装的,后来,一摞摞地置放在书房里,有不少还放在办公室中。他已去世一年多了,至今,你走进数学所,在昔日同事的案头上,或者,在办公室的柜子里,陈景润的草稿纸随时可能找到。字迹如镌如镂,恰似就在昨日留下的,印记着这位数学巨人深深浅浅的脚印,也印记着无法让人释怀的记忆和淡淡的遗憾。

  陈景润生命的最后几年,依然在不懈地做着“搭梯子”的工作。他的最后一篇论文,是和王天泽先生合作的《关于哥德巴赫问题》,梦魂牵绕数十年,数学皇冠的夺目异彩,一直烛照着他生命的全部航程。

  陈景润病重期间,眼睛睁不开,需要按摩达一个多小时,才能睁开一点点,懂事的欢欢从小就给陈景润按摩,竟然练就了一手让专业医生都感到惊奇的按摩本领。然而,陈景润的头脑始终是清醒的,他躺在病榻上,和他的研究生一起,仍在不懈地探索着攀登之路。

  耗尽了生命的全部光华,遍寻数学的群山峻岭,陈景润虽然没有找到这条通往哥德巴赫猜想(1+1)峰巅的神秘小径,也没有搭起那架耸立云天直达九霄的“梯子”,但他的人生轨迹所焕发的崇高精神,却编织出一道足以让后来者继续攀登的阶梯。人生的梯子,应当像陈景润那样走,才能走进光辉的明天。(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作者认为,是人世间的冷遇、歧视、逆境所带来的种种压力,诱杀了陈景润创造的生命。

B.陈景润的家庭和事业都很美满,他没有重演许多英雄的悲剧,背着行囊一如既往地向数学峰巅艰难攀登。

C.陈景润的一生始终做着“搭梯子”的工作,因为他认为只有人生梯子搭得好,科研攻关的梯子才会搭得更稳固。

D.我们现在仍能看到的陈景润办公室里的草稿纸上的字迹,所留下的淡淡的遗憾是陈景润没有在有生之年摘取数学(1+1)的桂冠。

E.作者认为,人生的路应该像陈景润那样走,而科学研究的路就不能像他那样走,因为他没有搭建起直达九霄的“梯子”。

(2).陈景润“搭梯子”的不屈精神表现在哪里?它的意义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人物传记所展示的人物应该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时代特征,请结合文本对文中人物性格作简要分析。

(4).陈景润最终没有登上数学(1+1)的巅峰,摘取科学桂冠,有人认为是闵嗣鹤先生过早去世,没有了审他(1+1)论文的人;有人认为是他自己没搭对“梯子”,没找着通往(1+1)顶峰的小径;有人认为是他把目标定得太高,他根本没能力登上那座高峰;有人认为研究(1+2)就耗尽了他的精力和生命,刚踏上(1+1)的研究之路他就去世了。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原因进行探究。

 

 

 

 

1.(1) (5分 ) 选D3分,选B2分,选C给1分(A:与原文意思相反,原文用“然而”转折到对陈景润科学研究勇气和搏击精神的歌颂; E:原文没有这样的因果结论,作者对陈景润的科学研究精神给予充分肯定。)(5分) (2). 第一问:①把病房当作工作室,付出燃烧自己生命之火的代价;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任风雨飘摇,任严霜厉雪。③把草稿纸用麻袋装的不停息演算。(答对1点给1分,2点给2分,3点给4分) 第二问意义:他那非凡的韧性和把生命力量弘扬到极致境界的精神,为人们树立了一面最灿烂的生命之旗!(2分) (3).①心气不凡,面对冷遇、歧视、逆境所带来的种种压力能激起更大勇气,不被鲜花掌声所陶醉。例如:真正了解他,能帮助他审读论文的闵嗣鹤先生的离去使悲痛的陈景润陷入科研的逆境,可是陈景润没有忘却自己的神圣责任和使命。家庭、事业皆十分完美的陈景润始终艰辛跋涉在通往哥德巴赫猜想顶峰的道路上;②不屈、顽强、坚韧。陈景润在“搭梯子”的过程所做的一切工作可以鲜明的看出他的不屈、顽强、坚韧的个性。例如:病重的陈景润在住院治疗期间,仍在日日夜夜不停地计算,推理,希冀能搭起一座通往巅峰的梯子。(能结合时代特征简略分析出性格即可)(6分,每点3分) (4).(探究题应引导学生根据文本所倾向的主体方向去探究。) 例如:我赞同第四种看法。我认为陈景润之前的研究已经耗尽了他的精力和生命,使得他刚踏上(1+1)的研究之路他就去世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1+1)的外围工作既复杂又繁重,而此时陈景润“从小就多病,各种疾病像影子似地尾随着他”“ 1985年,陈景润已开始病重”“陈景润病重期间,眼睛睁不开,需要按摩达一个多小时,才能睁开一点点”这说明陈景润此时的身体已经透支,精力已经不能胜任繁重的工作,虽然他始终在不懈的努力着可最终还是没有登上数学(1+1)的巅峰,摘取科学桂冠。陈景润虽然没能登到巅峰,他不懈地“搭梯子”的精神却是民族精神之魂,而且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在寻梦中不懈探求,历经坎坷,努力了、付出了,即使不成功,也可歌可泣;我们年轻一代在自己的寻梦征途中也必不可少会遇到诸多困难,只要心中充满理想和力量,即使没有到达顶峰也是一道令人称道的靓丽风景。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选      择

         武献卫

海啸来得毫无征兆。

监狱长海尔默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显得惊慌失措,他比谁都清楚马塔尔监狱总共关押了410名囚犯,其中还有85名死囚,而用不了多久整个监狱将被葬身海底。海尔默用颤抖的手抓起电话,他想向上级请示一下,可是电话线路早已被海啸冲毁。此刻马塔尔监狱的狱警们已经把监狱长的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死神的恐惧。

“我们已经没有时间转移犯人,如果再拖延的话连我们自己都将丧生,在撤离前我们不得不做出选择!”海尔默举起监狱囚室的钥匙下达了最后的命令,“司各特一号囚室,纽曼二号囚室,鲁米斯三号囚室,打开囚室大门让犯人暂时逃生去吧……”海尔默话音刚落,狱警们四散逃离,司各特和纽曼飞奔向囚室去执行监狱长的命令,惟独鲁米斯这个头发花白的老狱警还呆呆地站在监狱长办公室里。监狱长有些愤怒了:“疯了吗?还不走!难道要等海水淹没了你的脑袋才清醒吗?”“可是,可是还有四号囚室的门……”鲁米斯哆嗦着呼喊,声音很快被巨大的海浪冲击声淹没。海尔默变得声嘶力竭:“四号囚室关押的都是死囚,对他们来说死是早晚的事情,难道你想把他们放出去杀人越货吗?”说完,海尔默激动地往门外跑。鲁米斯向前一步紧紧拽住他的衣服,狠狠地盯着他:“现在他们将必死无疑,难道死囚就不是生命吗?”海尔默完全被这位平日里沉默文雅的老头的话震惊了,他无奈地指指自己的办公室:“如果你不怕接受被审判的命运,钥匙就在我抽屉里!”

马塔尔监狱到处是夺路狂奔的犯人,四号囚室的大门已经被海水淹没,愤怒的死囚的吼声让人毛骨悚然。鲁米斯深深吸了一口气潜入水底,“哐当”一声,囚室的大门终于打开了,死囚们带着生的渴望,呼啸着从老狱警身旁游过。

海啸过后,当初被放走的犯人回来自首了,他们被重新关押在一至三号囚室,可怕的是四号囚室却空空如也。搜捕死囚的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鲁米斯带上沉重的镣铐被关押进四号囚室。“没有一个死囚会回来,你就等着接受审判吧!”监狱长海尔默“哐当”一声锁上了囚室的大门。

鲁米斯私自放走85名死囚,将在监狱广场执行绞刑的消息,被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劫后余生的小城到处在谈论着鲁米斯的遭遇,人们纷纷为他抱不平,可是谁也阻拦不了死刑的到来。

行刑那天,监狱广场上阴霾密布,刑场下人头攒动,群情振奋。可怜的鲁米斯被套在绞刑架上,苍老的脸盘,花白的头发,显得那么凄楚。执行绞刑的时间到了,只要一声令下砍断绳索,鲁米斯就将结束他的生命。危急时刻,突然有人走向刑场,一个、两个、三个……“我们是来自首的死囚,请把鲁米斯放下来吧,放下这个高尚的人!”

刑场下的人们开始欢呼起来,海尔默登记死囚号码后,却发现少了两位犯人,如果85名死囚不能悉数自首,等待鲁米斯的将还是死亡,刑场上的死囚和刑场下的人们齐声高喊:“勇敢地站出来吧!为了洗清罪恶!”可是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两位死囚依然没有出现。人们开始绝望,看来可怜的鲁米斯还是要为他的义举付出代价。

就在人群躁动不安,局面难以控制的时候,一辆警车呼啸而来。警长证实两名死囚已经在海啸中遇难,他们的尸体刚刚在一处僻静的海滩上找到。目光坚毅的鲁米斯终于被从绞刑架上放下来,人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83名死囚在牢警的押解下,义无反顾地走向四号囚室。

善良的鲁米斯给了死囚一次选择,他坚信信任是相互的,选择就此逃逸的人,打开的是地狱之门,选择回来也许就是打开了天堂之门……

(选自2008年第8期《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小说写主人公鲁米斯在海啸将夺去监狱85名死囚生命的时刻,选择放走死囚犯,用生命作赌注的冒险行为。

B.小说故事情节悬念迭起,扣人心弦。

C.行刑前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外貌描写,刻画了主人公临死前的紧张和绝望心理。

D.小说运用环境描写、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E.死囚犯在鲁米斯将被绞死的关键时刻一个个走向刑场,出来自首,证明了主人公“善良和信任是相互的”的信念的真理性。

(2).“目光坚毅的鲁米斯终于被从绞刑架上放下来,人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鲁米斯差点被绞死,他为什么还“目光坚毅”?“ 雷鸣般的掌声”表达什么意思?(6分)

(3).小说以“选择”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描写了鲁米斯和监狱长的“固执”,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的性格得到了充分地凸显。有人说鲁米斯放死刑犯是拿自己的生命冒险,不值得;有人说鲁米斯的做法是对的,值得赞扬;有人说监狱长冷酷无情,没有人性;有人说他依法办事,忠于职守。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荀子《劝学》)

 

(4)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两题。

 

栀子花诗  

【明】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注:沈周,明朝“吴门画派”的领袖。

1.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2分)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致?(2分)

2.诗的后两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5题。

    高颎,字昭玄,自云渤海蓚人也。颎少明敏,有器,略涉书史,尤善词令。初,孩孺时,家有柳树,高百许尺,亭亭如盖。里中父老曰:“此家当出贵人。”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寻从越王盛击隰州叛胡,平之。

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于是为相府司录。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尉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高祖以诸将不一,令崔仲方监之,仲方父在山东。时颎又见刘昉、郑译并无去意,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歔欷就路至军为桥于沁水,贼于上流纵火筏,颎预为土狗以御之。既渡,焚桥而战,大破之。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任益隆。

    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数日,上曰:“苏威高蹈前朝,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颎复位。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其见重如此。

    炀帝即位,拜为太常。时诏收周、齐故乐人及天下散乐。颎奏曰:“此乐久废。今或征之,恐无识之徒弃本逐末,递相教习。”帝不悦。帝时侈靡,声色滋甚,又起长城之役,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颎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及蒙任寄之后,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当朝执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

(选自《隋书》卷四十一,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颎少明敏,有器                 局:胸襟

  B.令崔仲方监之,仲方父在山东     辞:告辞

  C.迁相府司马,任益隆             寄:倚托

  D.时帝启民可汗恩礼过厚           遇:对待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高颎是高祖心腹重臣的一组是 (      )(3分)

  ①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  

  ②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

  ③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

④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

  ⑤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 。 

  ⑥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高祖主持朝政时,知道高颎精明强干,并且熟习军事,计谋丰富,就将他召入丞相府,随着其他官员因奢侈放纵而被疏远,高祖更加看重高颎,并将其当作心腹。

  B.高祖命令攻击叛军,官军到河阳,诸路大军都不敢领先出战,诸将也没有统一的指挥,在这种情况下,高颎主动请缨,临危受命,以他的智慧与勇敢,同叛军作战,终于大败叛军。

  C.对于官职,高颎从来不刻意乞求,相反,当自己处于上升势头的时候,他却很注意避开权力地位,上表章请求辞职,并推荐他人,但皇上并没给他解除过任何职务,毫不通融。

  D.高颎有较高的文武才能,被委以重任后,他忠于君主,以天下为己任,人们推重佩服他。然而,隋炀帝的时候,由于对皇帝当朝后的所作所为有所坦言,高颎最终以诽谤中伤朝政之罪而被诛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4分)

(2)帝时侈靡,声色滋甚,又起长城之役,颎甚病之。

 

5.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歔欷就路至军为桥于沁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史学易犯忌

蔡尚思

史学原以记述近现代事实为主要任务,任何时代的近现代史都是史学家的研究中心。史学容易触犯政治禁忌,成为文字狱和其它变相文字狱的主要对象。清代的文字狱几乎等于历史狱。考证学反是,以经学为中心,以小学(文字学)的训诂、音韵为附庸,在其范围内的诸子、古史考证、地理、方志等等,都和政治现实没有直接关系。清代顺、康、雍、乾文网太密,文字狱大兴之后,史学因为首当其冲而大衰,考证学因为可以避祸而极盛,便是明证。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历经的时期太长,君主权威无限大,一切都被严密控制,学术界便越来越明显地出现这种极其反常的怪现象:现代史成为空白点,近代史成为薄弱点,古代史成为集中点,越古越厚,越今越薄,甚至有古无今,许多学者都成为“信而好古”者。这自然是由于统治者极端专制和极端愚民造成的,而学术界死气沉沉,学术家畏难避祸,以古代史为防空洞、避风港,也是无法辩解和否认的原因。

    明末清初许多伟大的史学家,在国变之后,毅然决然地集中毕生精力,就亲身见闻去私编《明史》。《明史》就是他们的近代史。当时,从学术界老前辈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到万斯同、全祖望等大史学家,多专心致志私著《明史》,把私著《明史》看作高于一切的神圣的任务。黄、万、全等清初史学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是难以比拟的,因为在二十四史中,只有《史记》敢于写到“今上”,即当代史。在明代以前,如后汉初官修的《前汉书》,唐初的官修《隋书》,元初的官修《宋史》等,均属隔代修史,而且出于官修,那是根本谈不上史德问题的。在清代以后,如民国初年以清朝遗老为主官修的《清史稿》,等于清王朝的奴才为清王朝的主子服务,也是可鄙的。只有明清间的一大群史学家敢于不惜牺牲、无所畏惧地私著信史实录,确为难能可贵,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点。这也可见史学是以同现实有密切关系的近现代历史为中心的,历史科学工作者必须是大智大勇者,缺乏勇敢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伟大的历史学家。

1.下面对“清代的文字狱几乎等于历史狱”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清代文字狱和其他变相文字狱都是以史学研究为对象的。

B.清代顺、康、雍、乾四代的文网皆因史学而设。

C.清代史学是以记述现代事实为主要任务的,所以酿成文字狱。

D.清代文字狱的灾祸大多落在了触犯政治禁忌的史学头上。

2.下列说法,不是导致学术界产生“怪现象”的原因的一项是  (    ) (3分)

A.中国史学多属于隔代修史和官修,无法做到信史实录。

B.史学的研究中心与政治现实有直接联系,容易触犯政治禁忌。

C.史学家畏难避祸,缺乏直言事实的勇敢精神,于是转向考证学和古代史研究。

D.中国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专制权力,采用了极端的愚民政策,严密控制学术研究。

3.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清代的考证学极其兴盛,是由顺、康、雍、乾大兴文字狱后,史学研究大大衰落造成的。

B.考证学研究不易酿成文字狱,因为考证学以经学为中心,以小学的训诂、音韵等为附庸,它的各方面内容跟政治现实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C.明代以前,后汉初官修的《前汉书》,唐初的官修《隋书》,元初的官修《宋史》等,其史学价值都在官修《清史稿》之上。

D.黄、万、全等清初史学家在中国史学史上地位崇高,是因为他们私著《明史》的成就达到了司马迁《史记》的高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