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睛。 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睛。

荷雨洒衣湿,萍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4分)

(2)诗以(“山行即事”为题.诗句中却没有一个“行”字,诗题与诗句是不是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1)运用了拟人手法,“议”字生动地写出了云来云去、时阴时晴的状态,赋予在碧空里来回飘的浮云以人的感情。由首联浮云“来往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 (2)不矛盾。全诗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所写内容从浮云在空,到荷雨湿衣、萍风吹袖、鹊声喧日、鸥鸟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合起来,就是“山行即事”。(4分。答出“不矛盾”1分,答出“线索”1分,答出“所写内容”1分,答出“是作者的经历、见闻和感受”1分) 【宋诗赏析】 王质仰慕苏轼,曾说“一百年前”,“有苏子瞻”,“一百年后,有王景文”(《雪山集—自赞》)。他的诗歌,俊爽流畅,近似苏轼的风格。 这是一首五律,首联写天气,统摄全局。云朵在碧空浮游,本来是常见的景色;诗人用“浮云在空碧”五字描状,也并不出色。然而继之以“来往议阴晴”,就境界全出,精彩百倍。这十个字要连起来读、连起来讲: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忙些什么呢?忙于“议”,“议”什么呢?“议”究竟是“阴”好 ,还是“晴”好。“议”的结果怎么样,没有说,接着便具体描写“山行”的经历、感受。“荷雨洒衣湿,萍风吹袖清”-----下起雨来了;“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太阳出来了。浮云议论不定,故阴晴也不定。 宋人诗词中写天气,往往用拟人化手法。姜夔《点绛唇》中“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两句尤有名。但比较而言,王质以“议阴晴”函盖全篇,更具匠心。 “荷雨”一联,承“阴”而来。不说别的什么雨,而说“荷雨”,一方面写出沿途有荷花,丽色清香,已令人心旷神爽;另一方面,又表明那“雨”不很猛,并不曾给行人带来困难,以致影响他的兴致。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七绝云:“秋阴不散霜飞晚,流得枯荷听雨声。”雨一落在荷叶上,就发出声响。诗人先说“荷雨”、后说“洒衣湿”,见得先闻声而后才发现下雨、才发现“衣湿”。这雨当然比“沾衣欲湿杏花雨”大一些,但大得也有限。同时,有荷花的季节,衣服被雨洒湿,反而凉爽些 ;“萍风吹袖清”一句,正可以补充说明。宋玉《风赋》云:“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李善注引《尔雅》:“萍,其大者曰萍。”可见“萍风”就是从水面浮萍之间飘来的风,诗人说它“吹袖清”,见得风也并不算狂。雨已湿衣,再加风吹,其主观感受是“清”而不是寒,说明如果没有这风和雨,“山行”者就会感到炎热了。 “鹊声”一联承“晴”而来。喜鹊厌湿喜干,所以又叫“干鹊”,雨过天晴,它就高兴得很,叫起来了。陈与义《雨晴》七律颔联“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就抓取了这一特点。王质也抓取乐这一特点,但不说鹊衣犹湿,就飞到墙头讲话,而说“鹊声喧日出”,借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是鹊的喜悦,也是人的喜悦。试想,荷雨湿衣,虽然暂时带来爽意,但如果继续下,没完没了,“山行”者就不会很愉快;所以,诗人写鹊喧,也正是为了传达自己的心声。“喧”后接“日出”,造句生新,意思是说:“喜鹊喧叫:‘太阳出来了!’” “鹊声喧日出”一句引人向上看,由“鹊”及“日”;“ 鸥性狎波平”一句引人向下看,由“鸥”及“波”。鸥,生性爱水;但如果风急浪涌,它也受不了。如今呢,雨霁日出,风也很柔和;要不然,“波”怎么会“平”呢?“波平”如镜,爱水的“鸥”自然就尽情地玩乐。“狎”字也用得好。“狎”字有“亲热”的意思,也有玩乐的意思,这里都讲得通。 尾联“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虽然不如梅尧臣的“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有韵味,但也不是败笔。像首联一样,这一联也用拟人手法;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正用,后者是反用。有正才有反。从反面说,“山色不言语”;从正面说,自然是“山色能言语”。惟其能言语,所以下句用了一个“唤”字。乍雨还晴,山色刚经过雨洗,又加上阳光的照耀,其明净秀丽,真令人赏心悦目。它“不言语”,已经能够“唤醒三日酲”;一“言语”,更会怎样呢?在这里,拟人化手法由于从反面运用而加强了艺术表现力。“酲”是酒醒后的困惫状态。这里并不是说“山行”者真的喝多了酒,需要解酒困;而是用“唤醒三日酲”夸张地表现山色的可爱,能够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 以“山行”为题,结尾才点“山”,表明人在“山色”之中。全篇未见“行”字,但从浮云在空,到荷雨湿衣、萍风吹袖、鹊声喧日、鸥性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合起来,就是所谓“山行即事”。全诗写得兴会淋漓,景美情浓;艺术构思,也相当精巧。 这首诗的句法也很别致。“荷雨”一联和“山色”一联,都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但作者却将上句的末三字改成仄平仄,将下句的末三字改成平仄平,即将上下两句的倒数第三字平仄对换。杜甫的律诗,偶有这种句子。中晚唐以来,有些诗人有意采用这种声调。例如温庭筠《商山早行》的“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梅尧臣《鲁山山行》的首联“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就都是上下句倒数第三字 平仄对调。这样,就可以避免音调的平滑,给人以峭拔的感觉。 (霍松林)(上海辞书出版社《宋诗鉴赏辞典》1986年版,第913—914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3题。

元德秀者,河南人,字紫芝。开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

德秀少孤贫,事母以孝闻。开元中,从乡赋,岁游京师。不思离亲,每行则自负板舆,与母诣长安。登第后,母亡,庐于墓所,食无盐酪,藉无茵席,刺血画像写佛经。久之,以孤幼牵于禄仕,调授鄂州南和尉。佐治有惠政,黜陟使上闻,召补龙武录事参军。

德秀早失恃怙,缩(旧时的丧服)麻相继,不覆素在而娶。既孤之后,遂不要婚。族人以绝嗣规之,德秀日:“吾兄有子,继先人之祀。”以兄子婚娶,家贫无以为礼,求为鲁_山令。先是,堕车伤足,不任趋拜,汝郡守以客礼待之。

部人为盗,吏捕之,系狱。会县界有猛兽为暴,盗自陈日:“愿格杀猛兽以自赎。”德秀许之。胥吏日:“盗诡计苟免,擅放官囚,无乃累乎?”德秀曰:“吾不欲负约。累则吾坐,曲请不及诸君。”即破械出之。翌日,格猛兽而还。诚信化人,大率此类。

秩满,南游陆浑,佳山水,杳然有长往之志,乃结庐山阿。岁属饥欺,庖厨不爨,而弹琴读书,恬然自得。好事者栽酒肴过之,不择贤不肖,与之对耐,陶陶然遗身物外。琴觞之余,间以文咏。率情而书,语无雕刻。所著《季子听乐论》、《蹇士赋》,为高人所称。

天宝十三年卒,时年五十九,门人相与谥为文行先生。士大夫高其行,不名,谓之元鲁山。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陟使上闻          闻:报告

B.族人以绝嗣规之      规:约束

C.累则吾坐            坐:获罪

D.好事者载酒肴过之    过:拜访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元德秀“高行”的一组是

①不忍离亲,每行则自负板舆,与母诣长安

②母亡,庐子墓所,食无盐酪,藉无茵席

③以孤幼牵于禄仕,调授邢州南和尉

④不及亲在而娶。既孤之后,遂不娶婚

⑤累则吾坐,必请不及诸君

⑥门人相与谥为文行先生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德秀孤苦无依,依照法令领俸禄做官,出任邢州南和尉。后来,因为治理事务有很好的政绩,又得到提拔,做了龙武录事参军。

B.元德秀赶不上在父母活着时娶妻,于是不肯结婚o因为侄子结婚娶妻,家里穷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办婚礼,所以请求作鲁山县令。

C.到鲁山上任时,德秀从车上掉了下来,不幸摔伤了脚,不能慢跑拜礼,但还是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郡守长官。

D.元德秀淡泊名利,安予贫贱,晚年定居陆浑山,寄情山水,所著文章得到了思想行为高尚的人的赞扬。

 

4.把第1卷文盲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戚现代汉语。

(1)即破械出之。翌日,格猛兽而还。

(2)士大夫高其行,不名,谓之元鲁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

曹晖

所谓“视觉文化时代”,也琳“读图时代”,是指全球化以来,文化出现了一种从以文字和语言为中心的理性形态,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形态的变迁口20 世纪最后十年'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套渗透,审美日蓝摆脱精英姿态而向社会生活领域渗透和泛化,最终结果是艺术和审美的生活化、普泛化,而其伴随的表现形态就是生活世界的视觉化、图像化。可以说,目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正在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堆方式与观.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然而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视觉文化时代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人的创造力的美育,却面临着诸多困难。我们以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电影中“奇观仰效果以度“暴力荚学”为倒,分析美育在内容和方法上面临着何种冲击与影响。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格外青睐一种被称为“奇观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奇观化”主要指电影借助高科技手段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奇幻影像,作为一种电影袁现手法,它轻叙事而重场景’因此契合了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视觉文化时代的电影更将奇观效应作为电影构成的主要支撑’注重场景的铺陈和空问的展示,弱化时问,突出空间,大幅度地削弱情节和叙事。如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该片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电影所呈现的场景奇观:在色彩上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交替锗陈画面来营造视觉交响,黄叶漫天、红衣舞动、湖面如镜’武者交流;粗犷的敦煌沙漠、壮阔的内蒙古胡扬林,秀美的丸寨沟风景。在《英雄》中,一切都是视觉的震蒋以及对于高科技媒介的顶礼膜拜。

奇观虽然带来了审美的震撼,满足了观众追求视觉刺激的猎奇心理,但它往往忽视了这种奇观表面下人们对碱神和文化的审美需求,忽视了一部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因为以图像柬传达意义,注重眼睛的“可视”而忽视了人脑的“可思”,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将导致当代大众思雏方式的退化,形成被动思雏和平面思维,这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暴力美学”是一种在纯粹暴力趣味的追求中发展起来的美学,在电影艺术中,它主要发掘枪战、武打动作或其他一些血腥暴力场面的形式感,并将这种形式感发扬到精美绝伦的程度。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在影片中规避直接的道德评价,因此它是一种把关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由于图像时代的全面来临,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呈现出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它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美育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暴力美学通过对暴力内容的美学化的处理,降低了作品的社会动能,宣扬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所以,尽管暴力影片在形式上眩目诱人,但它严重干扰了人的道德评价。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美育在内容、特征和方法上发生着诸多变化。图像渗透至社会生活’以其感官性(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生动性(图像使人身临其境)、普泛性(图像的接受不受主体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图像面前人人平等)等特点为人所接受,在带给人极大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实现了现代审美教育的目的。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在图像的审美接受过程中人的整个感性生命投入其中。但不可忽视的是图像中“奇观化”和“暴力荧学”对现代美育构成了冲击,这是视觉文化时代美育遭受的困境之一,这昭示着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时代同步进行调整和改善。这样审美教育才能真正傲鳓在视觉文化时代恢复人性完整,唤醒人的感性,建构全面和谐人格,按照美的内在尺度塑造人类文化的创造主体,促使人类文化健康发展。  (节选自2009年10月18日《光明日报》)

1.下列不属于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的一项是

A.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 “奇观化打重场景而轻叙事,给人以视觉审美的震撼,契合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

B.“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使审美停留在视昕享乐中,导致大众的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

C.“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干扰了人的道德评价,宣扬了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

D.“暴力美学’’美化了暴力内容,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人们“嗜血”的本性,宣扬了人们潜在的暴力倾向,降低了作品的社会功能。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的表现形态是以文字和语言为中心的理性形态和生活世界的视觉化、图像化。

B.当代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为电影中的“奇观化玎和“暴力美学”。

C.“奇观化”这种电影表现手法是把“双刃剑”,既能满足观众追求视觉刺激的猎奇心理,带来审美的震撼,又忽视了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

D.“暴力美学”是在追求纯粹暴力趣味中发展起来的美学,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中,一个“读图时代”必将到来,美育的内容、特征和方法上也会发生诸多变化。

B.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虽然仍起着较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它本身有不足之处,在冲击之下其作用显得有些弱化D

C.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而图像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正是追求人的视觉刺激,因而是现代图像美育的具体体现。

D.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改善“奇观化”的表现手法,反对¨暴力美学”,有利于民族、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进而促进整个人类文化的健康发展。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二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卡耐基扣柯立芝崇尚“肥皂水”哲学,懂得以遽为进,他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却处处为你着想,让你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的见解。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在许多时候是相互抵触的,我们要让剃人和自己合作,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找到彼此利益的共同点.换句话说就是:——一。——一。——一。——一。——一。

①只有知彼,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退让到什么程度

②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妥协

③处理好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所向无敌

④只有知己,我们才能弄清楚自己应该坚守住什么样的底线

⑤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

A.②⑤④①③    B. ④①②⑤③   C.⑤④①②③    D.②⑤①④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收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

B.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局限的;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C.心理健康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的《内经》一书中,就有心情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D.今年,河南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有学者称:任何主讲人都挽救不了“百家讲坛”的命运,这个影响巨大的节目在进入风雨飘摇的同时,也进入了“死亡倒计时”。

B.生与死是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我们的文化中,死亡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人们不愿说死,更不愿讨论有关死亡的问题。

C.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过箪食飘饮的日子,但那种一掷千金的“豪爽”也是我们应该唾弃的。

D.如今大街小巷各种小广告泛溢成灾,简直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这些广告大多良莠不齐,既误导消费者,又污染了环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