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千秋观①记 [南宋]章鉴② 凡山间林下幽僻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千秋观

[南宋]章鉴

    凡山间林下幽僻处,可以宾送日月者,无不游息,千秋观其一也。时杜添元实主兹山。余问其观所始,则曰:晋时此地为黑石观,有新吴刘真君炼丹于此,许旌阳逐老蛟,道修水,望山中紫气郁葱,曰:“此必异人舍其下。”因物色得之,相与为友,自刘君成道后,观故无恙。而历江左四朝及隋、唐、五季以来,征之故牒,无以考其兴废。在宣和二年始赐千秋观额,至端平又废。尺椽片瓦,皆无存者,观亦日以圮,独后土祠岿然。识者曰:是观其复兴矣。

    宝祐乙卯,有九宫高士黄希斌以起废自任,时有长者路分叶公卓、提干王公绅、上舍王公纬,乐善捐金粟,为之倡,邵于华林木,于是环材巨植取具焉。已而施者倾倒。不数月,殿若堂若楼若门兼庖,无不完好,凡为屋几百楹,过者惊其神设。继黄金者曰:“喻惟镜而添源,又其再传也。”语未竟,且曰:“山祗洒扫,以迓公久矣,今幸辱而临之,愿赐一言,纪其颠末,永为山中重镇。”余曰:“分宁县中,禅席相望,而道观不能满二十,田租所入率皆微薄,总其数不如一律院,虽恬淡为上者老氏之数,而道家者流,不以贫为讳。然使先圣所庐,风雨无盖,宁非欠事?今黄高士既能新美斯屋,而法嗣又益充,拓之亦可为难矣!古人奖善之法,虽微必录。若是,吾安能默然?”乃取其语次第之,使后之览者,有所稽焉。                  

(选自梅中生主编《修水县志》,有修改)

    【注】①千秋观:位于修水县上奉镇,晋时刘真君炼丹处,设黑石观,宋宣和赐额“千秋观”。②章鉴:修水县人,南宋咸淳十年曾拜右丞相兼枢密使。③邵于华:人名。④舁:yú,带,载。⑤律院:弘扬戒律的寺院。⑥法嗣:佛教语,禅宗指继承祖师衣钵而主持一方丛林的僧人;也指学艺等方面的继承人。

1.对焉旬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可以送日月者                   宾:像对待宾客一样地

    B.征之故牒                         牒:书籍

    C.于是环材巨植取具焉               取具:置办

    D.今增而临之                     辱:承蒙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    )

    A.余问其观所始                   B.是观复兴矣

       蚓无爪牙利                        皆出于此乎?

    C.邵于华舁林木                   D.殿若堂若楼若门兼疱

       洎牧馋诛                          入前为寿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千秋观能迅速重修原因的一组是                  (    )

    ①晋时此地为黑石观,有新吴刘真君炼丹于此

    ②在宣和二年始赐千秋观额

    ③有九宫高士黄希斌以起废自任

    ④时有长者路分叶公卓、提干王公绅、上舍王公纬,乐善捐金粟

    ⑤独后土祠岿然

    ⑥已而施者倾倒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

    A.千秋观是座山林中的道观,幽深僻静,适合道士炼丹修行,晋朝时许旌阳取道修水追逐老蛟,遇见了后来在这里得道的刘真君,他们成为了好友。

    B.自刘真君得道后,经历宋、齐、梁、陈及隋、唐、五代,一直到宣和年间,黑石观都没有遭到破坏;而到南宋宝祜年间,黑石观只乘下后面的土祠。

    C.由于捐资者慷慨踊跃,不到几个月,千秋观的殿堂门楼就全都建即了,令探访的人惊讶不已,极力夸赞,后来捐助的人认为千秋观又能得以延续了。

    D.作者感慨当时修水县佛教兴盛,道教衰微,道家虽然能甘于清贫恬淡,但后来人扩充屋舍、艰难地建造道观的行为值得表彰,所以写了这篇文章。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尺橼片瓦,皆无存者,观亦日以圯,独后土祠岿然。

 

 

   (2)愿赐一言,纪其颠末,永为山中重镇。

 

 

   (3)然使先圣所庐,风雨无盖,宁非欠事?(4分)

 

 

1.A(通“傧”,迎接) 2.B(A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助词,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B副词,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还是”;C介词,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介词,译为“因为”;D连词,相当于“无论…还是…”,表示多项共有某属性\代词,你。) 3.D(①②句是千秋观的历史和价值,并不能决定迅速重修;③④⑥句讲这些乐善好施者慷慨解囊,是迅速重修的原因;⑤句与重修的原因距离较远) 4.B(原文说“征之故牒,无以考其兴废”,无从考证其间千秋观是否遭破坏的情况,并不能肯定它一直没遭到破坏) [附一]文言文参考译文     凡是山林中幽深僻静、可以迎送日月的地方,(人们)没有不(在这里)游玩歇息的,千秋观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时杜添元实际管理这座山。我问千秋观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的,他就回答说:晋朝时这个地方建了黑石观,有一个新吴的刘真君在这里炼丹,许旌阳追逐老蛟,取道修水,望见山中有紫气郁葱,就说:“这里一定有奇异的人在山下居住”,于是找到了刘真君,互相成为朋友,自从刘君得道后,黑石观依然没有被破坏。然而经历江南宋、齐、梁、陈四朝及隋、唐、五代以来,从过去的书籍中求证,没有办法考察千秋观兴建和废弃的事迹。在宣和二年朝廷才赐给千秋观匾额,到端平年间又废弃了。即使是一点点椽木瓦片,都没有保存下来的,黑石观也就一天天地破败了,只有后面的土祠岿然耸立着。有见识的人说,这座观恐怕还是会重新修复的吧。     宋理宗宝祐年间(乙卯年),有一位九宫山黄希斌的高士把修复废弃古迹作为自己的责任,当时有德行高尚的路分人叶卓先生、提干人王绅先生、上舍人王纬先生,乐于行善捐献钱粮,为这件事情大力倡导,邵于华把林木送来,就这样,粗大的木材都置办好了。不久来募捐的人很多。不过几个月,无论殿、堂、楼还是门以及厨房浴室,没有不完全建好的,总共建了几百间屋,来探访的人惊讶不已,认为就像神做的一样。在黄希斌之后捐款的人说:“这就好比池塘又增加了活水源头,又能让它再次延续了。”话还没说完,又说:“山居恭敬地洒扫好,用来迎接您很久了,现在有幸承蒙您大驾光临,希望(您)赐给一篇文章,记录千秋观的(兴废)始末,永远作为山中重要的镇山之宝。”我说:“在分宁县(即今天的修水县)中,禅院一座接着一座,而道观却不到二十座,道观的田租收入都很微薄,加起来这些收入的数目还不如一座律院的,虽说恬淡是道家鼻祖老子的道义,而道家的信徒,并不把物质的贫困当作忌讳的事。但是假如先圣所居,不能遮风挡雨,岂非憾事?现在黄高士让观舍新修之后,而继承人又进一步扩充,扩建也是一件艰难的事啊!古代的人表彰行善的办法,即使很细小都一定要记录。假如这样,我怎么能保持沉默呢?”于是斟酌语言写下了这篇文章,让后来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有一些可以查对的资料。 5.    (1)即使是一点点椽木瓦片,都没有保存下来的,黑石观也就一天天地破败了,只有后面的土祠岿然耸立着。(共3分,大意对1分,“日”“ 圮”各1分。)    (2)希望(您)赐给一篇文章,记录千秋观的(兴废)始末,永远作为山中重要的镇山之宝。(共3分,“愿”“颠末”“重镇”各1分。)    (3)但是假如先圣所居,不能遮风挡雨,岂非憾事?(共4分,大意对1分,“庐”“宁非”“欠事”各1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文微明说:“古人高人逸士,往往喜开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疏木,冬日蝗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26幅。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画,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也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生于南方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 ,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景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营丘寒林之外,别构一种灵厅。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蒙的《夏日山居图》,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苍莽。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画梅又以墨梅、雪梅为尚,如杨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之。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从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 喜欢画雪景,同时画春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大量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对中国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南献。

    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历经宋、元、明、元、清各朝,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空迥异,但荒寒趣味成了自觉的审美追求。

    D.荒寒的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从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上第一个喜欢画景的画家,《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他在少雪之乡有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D.吴镇的竹画、杨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坚用“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

3.根据本文信息,下列诗词意境与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吻合的一项是            (    )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美国公民自由协会发起了向谷歌写信抗议的活动,这凸显了人们对CIA与谷歌二者合作可能带来骇人后果,因为CIA名声不佳,且很少受到政府的监督。

    B.中国在短短30年里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国际影响大幅度拓展,难免会“搅动”国际社会原有的利益和版图,难免会有国家感到失落。             

    C.塞林格的《表田里的守望者》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因为现在部分高等学校和大多数中学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

    D.汶川地震发生后,为配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腾讯娱乐发起的演艺界明星募捐行动,许多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放弃休息,夜以继日投入救灾。

 

查看答案

 [s1] 请以“佳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

 

 

 

 


 [s1]20.

查看答案

 [s1] 补写下列空缺部分。(4分,每小题1分)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有耻且格。

   (2)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欲罢不能。”

 


 [s1]19.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2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唯有落花知!

       【注释】①池馆:周围有水池的屋子。②沈郎:即多病的诗人沈约,这里指词人自己。

1.[s1] 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开头两句的表现手法。

 

2.[s2] 词人在下阕表现了怎样的心境?(3分) 

 

 


 [s1]17.

 [s2]18.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