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狂接舆①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二)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於仁,终身忧辱,以陷於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于传有之。 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①得天下有道 ②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C.①以行与事示之 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D.①使之主事,而事治 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2.比较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②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③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与“今之欲王者”一句中“者”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言之,貌若甚戚者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4.本段采用 、 的论证方法,论证了 的观点。在句式上采用了 句式,用这种句式的好处是 。5分
5.选文中的“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要说明什么道理?1分
6.翻译下面句子:8分
(1)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3)苟不志於仁,终身忧辱,以陷於死亡。
(4)《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一)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植其杖而芸 B.君子一言以为知
C.使子路反见之 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是表示修饰的一项是( )
A.植其杖而芸 B.子路从而后 C.子路拱而立 D.杀鸡为黍而食之
3.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和“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杖荷蓧 ②子路行以告 ③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④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B.止子路宿
C.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D.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5.选出没有句式特点的一句:( )
A.植其杖而芸 B.至,则行矣。
C.子曰:“隐者也。” D.子见夫子乎?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子路离开荷蓧丈人后,孔子“使子路反见之”,是要子路去劝说荷蓧丈人不要隐居,要出来治理天下。
B.孔子不因洁身自好而离开政治,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C.文中的荷蓧丈人是乱世中的隐者。他对于子路跟着孔子周游列国而不从事农业,表示不满,可是对孔子这位思想家是敬佩的、赞赏的。
D.孔子虽然也深感自己的“道”不被诸侯采纳,但是仍然率门徒弟子周游列国,他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这是人臣应尽的职责。
7.为什么说“欲洁其身”的做法是“乱大伦”1分
8.结合下面语段,联系当今社会,谈谈你对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的认识。3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诗词名句脍炙人口,百读不厌。读名句,可以知古鉴今,可以畅想未来,可以体味情趣哲理,可以涵养道德品行;名句,或许能开启你的心扉,或许能激活你的灵感……
请你以“读诗词名句随想”为话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①引发“随想”的名句,可以不选自《唐诗宋词选读》教材,但必须出自唐诗或宋词;写作时,注明所选诗句的作者和篇名;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④题目自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4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高洁,也不懂得“清泉石上”是怎么样。我虽然读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而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是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着情结,一段时间,于世人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中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长久,也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着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汉武帝亲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面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坦城、执着、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和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瞬间的境地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作者理解王维的诗《山居秋暝》经历了哪几个阶段?(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目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把王维和爱因斯坦联系起来,认为“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3题。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有删改)
【注释】赡逸:shàn yì,形容诗文词采富丽,感情奔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 谢:感谢
B.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辟:(被)征召
C.以所业投贺知章 以:介词,把
D.白长笑而去 而:连词,表修饰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说明李白“傲放”的一组是( )(2分)
①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②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
③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 ④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⑤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⑥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A.②③⑤ B.①②④ C .②④⑥ D .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由于李白是李母梦见太白星而生下来的,因而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一出生便天赋过人,十岁就通五经、贯六艺,诗笔生花,为人称道。
B.贺知章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并与其诗酒为乐;后来靠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的推荐,李白得以步上仕途,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堂上,“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华阴县,使县宰惊愧,叩拜致歉;在渡船上,与御史崔宗之共处,著锦袍而坐,旁若无人。这都说明李白的确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当他受永王李磷事牵连入狱时,郭子仪“请官以赎”,皇帝改判为流放夜郎。李白晚年喜好黄、老学说,不幸的是醉酒捉月.沉水而死。
⑴春江潮水连海平,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⑵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⑶ ,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⑷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⑸星垂平野阔, 。 (杜甫《旅夜书怀》)
⑹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⑺流水落花春去也, 。 (李煜《浪淘沙令》)
⑻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 (范仲淹《苏幕遮》)
⑼ 。不自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
⑽雾失楼台, 。桃源望断无寻处。 (秦观《踏莎行》)
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 (李清照《醉花阴》)
⑿零落成泥碾作尘, 。 (陆游《卜算子·咏梅》)
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