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马相伯:一老南天身是史 徐百柯 马相伯(1840—1939),江苏丹阳人,父母均...

 

马相伯:一老南天身是史

徐百柯

马相伯(1840—1939),江苏丹阳人,父母均信奉天主教,故出生即受洗为天主教徒。耶稣会神学博士,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

从一场战争到另一场战争,这就是马相伯的个人史: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马相伯出生;1939年,抗日战争仍在持续,马相伯逝世。

百年间,他从容游走,留下一所享誉中外的大学和一个高山仰止的背影,正如柳亚子诗云:“一老南天身是史。”

当年风靡中国的《良友》画报,历来凭借时髦的封面女郎吸引读者,却在马相伯百岁大寿那一期,以他的照片作为封面。此刻,这位老人俨然已成为这个国家的象征。

作为教育家,马相伯“毁家兴学“的故事,  已成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段传奇:1900年,他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松江、青浦等地的3000亩田产,捐献给天主教江南司教收管,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并立下“捐献家产兴学字据”。

1902年,他以“中西大学堂”理念,创办震旦学院。“震旦”为梵文,  “中国”之谓,含“东方日出,前途无量”之意。1895年创办的北洋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而震旦学院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梁启超曾著文祝贺:“今乃始见我祖国得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校,吾欲狂喜。”

此后,耶稣会干涉震旦学院办学,违背学校的民主自治传统,引发“震旦学潮”。马相伯明确表示同情学生,并于1905年在吴淞另立复旦公学。“复旦”之语,出于古诗《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且含“恢复我震旦,复兴我中华”之双重寓意。1917年,复旦公学改为复旦大学。   

如果仅有一所复旦,马相伯或许不会作为一种象征,赫然出现在中国最流行刊物的封面上。举国上下对他的关注,还在于他年近百岁,仍一次又一次进行抗日广播演说,一次又一次参与组织抗日民主集会。正如他的弟子、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所言:“相伯先生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相伯先生所以能享大年,中国所以永久存在于世界,都在此。”

面对如此尊荣,马相伯却有些落寞。寿辰之后不久,一日,胡愈之来访,交谈中马相伯沉痛地说:“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胡愈之听后,感慨唏嘘,无以为言。

人们当然不会忘记他的这些“叫声”。1906年,马相伯赴日,在日华学会成立典礼上发表演说,勉励留学生:“爱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爱国。”张之洞将此语引为至言,誉他为 “中国第一位演说家”。

“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他慷慨激昂发表抗日言论:“噩耗传来,天地变色!国家危难至斯,诚达极巅……虽自顾老迈,亦愿勉励负一部分责任。”从1932年11月起,他连续4个月发表12次国难广播演说。他在上海土山湾的居所“绿野堂”,已成为国人抵抗意志的著名象征。“七七”事变后,他发表《钢铁政策》广播演说,呼吁国人立即行动,誓死抗击日本侵略。

马相伯逝世后,弟子于右任敬挽:“光荣归上帝,生死护中华”,成为一代名联

马相伯另厂幅照片似乎更加有名:1936年,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入狱,马相伯多方营救。次年七人获释后,前往看望马相伯,合影留念。沈钧儒在照片上书题“惟公马首是瞻”。

这张照片被收入包括中学教科书在内的大小历史著作,为很多中国人所熟悉。照片上,马相伯在众人簇拥下,端坐正中,尽现人瑞之相。(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相伯的一生整整经历了一个世纪。他生于鸦片战争爆发之时,死于抗日战争之际,历经民族多难,他本身就是一段中国历史。

B.1900年,马相伯“毁家兴学”,捐出松江、青浦等地3000亩田产的全部家产,并立下“捐献家产兴学字据”,创办了“中西大学堂”。

C.马相伯心忧国事,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心。他为中华复兴呐喊奔波,虽年近百岁,仍积极进行抗日广播演说,参与组织抗日民主集会。 

D.作为一篇人物小传,本文对马相伯的叙写,除了通过正面描写来刻画之外,还写了众多人物从侧面来衬托他身为教育家的高大形象。

E.本文讲述了马相伯办学和抗日的感人事迹,叙述曲折有致,评点要言不烦,语言平实自然,并大量引用了名人的评价来肯定马相伯。

2.文章写到马相伯与“七君子”的合影照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3.马相伯说:“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这句话具有多重含义,请结合全文作具体分析。6分

 

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B和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A项是从文本的内容来诠释标题的意思,既要求能够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内容,又能准确理解标题的意思。C项只是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述,难度不大。以上两项都是恰当的。E项从表达的层面多角度地对文章作准确的评价,但表述中“叙述曲折有致”的说法有误。B项“创办了‘中西大学堂’”与D项“还写了众多人物从侧面来衬托他身为教育家的高大形象”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2. 文章结尾写马相伯与七君子的合影照,既表现马相伯的抗日爱国精神,又通过照片上的题字“惟公马首是瞻”表现了国人对马相伯的关注、尊重与敬仰,突出了他的巨大影响力和德高望重,丰富了马相伯的形象。(意思对即可。) 3. [答案要点]①马相伯谦虚地认为自己为国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作用很微小,如办学、发表演说、组织抗日民主集会等;②自己的一生虽然不断地为国事呼吁呐喊,但毕竟个人力量有限,无法改变国势大局。③对这样的结果,马相伯的自嘲透露出他的遗憾、落寞和无奈,面对尊荣保持高度清醒与谦逊的智者风范 (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A.简述《三国演义》中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

B.简述《子夜》这部小说以“子夜”为书名的含义。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丝厂老板吴荪甫四十多岁,酱紫色的脸上,长着许多小疱,浓眉圆眼。他身材魁梧,举止威严。他刚从匪患频仍的乡下接来了吴老太爷。没想到,在乡下清静惯了的老父,初来到灯红酒绿的上海滩,尤其受不了他的一对金童玉女那受到诱惑的样子。强刺激之下,竟一命呜呼了!

B.吴荪甫最后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杜竹斋的最后倒戈。杜竹斋是吴荪甫的姐夫,是一个十分有实力的金融资本家。他性格谨慎而又惟利是图

C.在工潮复起时,屠维岳设置了反间计,让吴荪甫假令开除姚金风,提升出卖姚金凤的女工薛宝珠,女工们觉得姚金风是被冤枉的,转而拥护姚金凤,而后吴荪甫假意收回开除成命并给女工们放假一周作为让步,平息了工潮。

D.《子夜》最后一章里,吴荪甫、赵伯韬当面交锋,赵伯韬以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作为“和解”的借口,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完成他的吞并的计划。吴荪甫只好屈服,抛下妻子离开上海。

E.赵伯韬是美帝国主义在华的银团垄断组织的代理人,他帮助帝国主义摧残和吞并中国民族工业。在商场上,他骄横奸诈、凶狠残酷。为了实现金融资本支配民族工业的阴谋,他处处和吴荪甫斗法,常常施展计谋,使吴荪甫陷入困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2题。 

落 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1)诗歌是如何紧扣“落”字来写梅花的?请以颔联和颈联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2)这首咏梅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怀。3分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7分

(1)师者,                             

(2)                  ,官盛则近谀

(3)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4)                       ,用之如泥沙?

(5)长太息以掩涕兮,                   

(6)                        ,集芙蓉以为裳。 

(7)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查看答案

 

楚狂接舆①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二)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於仁,终身忧辱,以陷於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于有之。 ②以示美人及左右

B.①得天下有 ②此其为餍足之

C.①以与事示之 ②日月之,若出其中。

D.①使之主事,而事 ②今水军八十万众

2.比较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②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③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与“今之欲王者”一句中“者”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言之,貌若甚戚者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4.本段采用                   的论证方法,论证了                   的观点。在句式上采用了         句式,用这种句式的好处是                              。5分

5.选文中的“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要说明什么道理?1分

                                                                            

6.翻译下面句子:8分

(1)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3)苟不志於仁,终身忧辱,以陷於死亡。

                                                                            

(4)《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