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1.作者认为“长城也非常伟大”,因为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文字作答);文中加点的"味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中划线句子说都江堰“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后文中哪些地方具体阐释了它的“造福千年”?(请分条作答) (4分)

 

 

1.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味道指长城所带给人们的感悟。 2.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答出4点即可满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欣赏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3分)

                树      艾  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立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他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对这首诗的赏析,有以下四个选项,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全诗写出了树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B.前四行诗写出了一种景象,这景象是实实在在的。

C.后四行诗写树的地下景观,暗含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

D.诗人以树作为象征,把深厚的社会内容涵盖其中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①简述“水淹七军”的经过。

 

 

②“当同样的一只小鞋重新找到/母亲就会伸出双臂讲你拥抱”,这是书写在一张羊皮纸上的谶语。请简述与它相关的故事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广场上,穷诗人帮助爱斯美拉达上演小山羊认字的节目,小山羊在一堆拉丁字母中,叼出太阳弗比斯的名字。这时弗比斯正在广场旁边的王宫中向王后和她的女儿献媚取宠,他看到这一切,就来到广场上赶走了爱斯美拉达。

B.甘果瓦误入乞丐小偷们聚居的圣迹区。按照圣迹区的法律,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跟绞索配对,要么跟王国中的女人攀亲。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爱斯美拉达宣布愿意做他的“妻子”,婚期4年。

C.《三国演义》第36回元直走马荐诸葛,徐庶为刘备所用,曹操闻知徐庶之才,遂囚禁徐庶老母,胁迫徐庶,徐庶为人至孝,离开刘备时向他推荐了诸葛亮。

D.第七十五回吕蒙用陆逊之计麻痹关羽,使关羽撤去大半荆州之兵。吕蒙让会水的士兵皆穿白衣扮作读书人,麻痹守江军士,占领沿江墩台,成功袭取荆州,使关羽败走麦城。这就是著名的“白衣渡江”。

E.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曹操南下,大败刘备。刘备带了几万民众逃走。赵云失了刘备老小,在乱军中寻觅,先救了甘夫人,又杀入重围孤身寻觅,后在土墙下寻得糜夫人和阿斗,并冲开血路将他们救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张  辑(南宋)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  ①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然窃好古之名,以求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作古砚说

【注】 ①僇(lù)辱:羞辱,侮辱。②哓(xiāo)哓:吵嚷。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周、秦、汉、魏以上人              示:告诉

B.于是士之利求进者                  射:追求

C.必尽其所有而后快                  效:模仿

D.是以好之而不厌                      厌:满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A.  当一砚之用,不知为古也                   B. 褰裳濡足,被僇辱不知羞

且行千里,谁不知                            一宫之间,气候不齐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C.  庸俗人亦从而效之                         D. 不能尽述,述其近似

 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今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

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作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

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

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

4.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各3分)

①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