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③,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

[注]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引:张弓。发:发箭。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孔子认为,要根据受教育者才智的高低来传授不同程度的内容,比较高深的学问只能传授给中等以上才智的人。

    B.公孙丑认为“道”虽然至高至美,但会让人觉得难以企及,因此建议降低标准,以鼓励从学者不断地努力上进。

    C.孟子以高明的工匠和神射手羿都不改变技术标准为喻,意在说明教学的标准定得高,才能提升笨拙的从学者的能力。

    D.善于教射箭的人,拉开弓只作跃跃欲射的姿态,而不把箭射出去,孟子以此为喻,意在说明教人学道要善于启发引导。

   (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  (3分)

 

 

 

 

 

 (1)C(“意在说明教学的柝准定得高,才能提升笨拙的从学者的能力’’有误。正确的说法是:意在说明教学标准不能因为从学者的能力不足而降低。)    (2)“中道而立”就是做事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从学者才智水平的高低传授相应的知识,这种恰到好处的教育,正是中道的体现。孟子要求教育既要启发到位又不要包办代替,这种恰到好处的指导也是中道的体现。 [参考译文] 孔子说:“对有中等水平以上才智的人,可以讲高深的知识学问;对中等水平以下才智的人,不可以讲那些高深的知识学问。”公孙丑说:“道倒是很高深很完美的,但就像登天一样,似乎无法接近.为什么不能让它变得可以接迟因而叫人每天孜孜不倦地追求呢?”孟子说:“高明的工匠不会因为笨拙的工人而修改或者废弃规矩,神射手羿不会因为笨拙的射手而改变拉弓的标准.君子张满了弓而不发箭,只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他恰到好处地做出样子,有能力学习的人便跟着他做。”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三国演义》中曹操离间马超.韩遂的故事。

 

 

 

 

   (2)请简述《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的故事。

选第(    )题

 

 

 

 

 

查看答案

 填空题。

   (1)琴想报考觉民和觉慧就读的外国语专门学校,但母亲没有同意她的要求。在失望中,琴随手翻动了《          》这本杂志,被其中《娜拉》的台词所鼓舞。(《家》)

   (2)“大事却坏在他手里[那么,昨晚上对他开诚布公那番话,把市场上虚虚实实的内情都告诉了他的那番话,岂不是成了开门揖盗么?”这是吴荪甫最后惨败时的一段心理描写。文中的“他”指的是      。(《子夜》)

   (3)“咱们这场决斗该有个条件:输家得听候赢家发落;只要不辱没游炔骑士的身份,他全得服从。”与堂吉诃德讲定这个条件并决斗的是假扮成    的参孙学士。(《堂·吉诃德》)

   (4)“几年以前,当本书作者去参观,或者不如说去探索圣母院的时候,在那两座钟塔之一的暗角里,发现墙上有这样一个手刻的单词:ANArKH。”这个希腊文的意思是“命运”,它是      (人名)刻下的。(《巴黎圣母院》)

   (5)涅赫柳多夫去彼得堡之前,交给马斯洛娃一个信封,里边装着他从姑妈庄园带回来的       ,马斯洛娃见到它很开心。后来,马斯洛娃意识到自己一切的痛苦都是涅赫柳多夫造成的,对他的旧恨又涌上心头。(《复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苏幕遮·曲栏干

(清)吴藻

曲栏干,深院宇,依旧春来,依旧春又去;一片残红无著处,绿遍天涯,绿遍天涯树。

柳絮飞,萍叶聚,梅子黄时,梅子黄时雨;小令翻香词太絮,句句愁人,句句愁人处。

   (1)这首词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运用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词的音乐性,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赵盾、士季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有终。’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犹不改。赵盾骤谏,公恶之,使鉏麂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麂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伞,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灵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獒,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之。

    初,赵盾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为公甲,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赵盾未出境而反。大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赵盾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境乃免。”(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赵盾,晋国正卿。士季,名会,晋国大夫。下文中的鉏麂.提弥明.灵辄.赵穿均为人名。②三进:向前走了二次。溜:屋檐下滴水的地方。③为公甲:做了晋灵公的武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鲜有终                         克:能够

B.其右提弥明知之,登             趋:奔向

C.提弥明之                       死:为……死

D.书法不                         隐:隐讳

2.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赵盾是“古之良大夫”的一组是(3分) (    )

    ①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②犹不改,赵盾骤谏

    ③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④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⑤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⑥赵盾未出境而反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士季等人对晋灵公不行君道感到忧虑,决定进谏。士季进谏时,引用经典,希望晋灵公能改过向善,以对国家有利。

    B.提弥明发现晋灵公的阴谋后,以遵守君臣之礼为由让赵盾离开。晋灵公唤出猛犬去咬赵盾,企图置赵盾于死地。

    C.赵盾在首山打猎时救济了灵辄。后来,在晋灵公谋害赵盾时,灵辄知恩图报,倒戟抵御晋灵公的士兵,使赵盾得以脱险。

    D.孔子欣赏董狐,肯定他是一个良史;但又认为赵盾不应该蒙受弑君的恶名,对他的遭遇寄予同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2)食之,舍其半。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淇水汤汤,           。  (《氓》)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3)过蒙拔擢,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

  (4)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5)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6)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