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5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5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s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              忧:担心,担忧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              游:交往

    C.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弄翰:写文章

    D.汉中之言,无一不者              酬:实现

2.[s2]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3分)                     (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3.[s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敬慕之情。

4.[s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5.[s5] 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文言文断句。

宋人好附会名重之人, :“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今就二人所用之典,证二人生平所读之书,颇不为多,班班可考;亦从不自注此句出何书,用何典。昌黎尤好生造字句,正难其自我作古,吐词为经。他人学之,便觉不妥耳。

——袁枚《随园诗话》

称 韩 文 杜 诗 无 一 字 没 来 历 不 知 此 二 人 之 所 以 独 绝 千 古 者 转 妙 在 没 来 历 元 微 之 称 少 陵 云 怜 渠 直 道 当 时 事 不 着 心 源 傍 古 人 昌 黎 云:

 


 [s1]4.

 [s2]5.

 [s3]6.

 [s4]7.

 [s5]8.

1.[s1] A (忧:为父母亲守孝。) 2.[s2] D(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3.[s3] B(“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4.[s4] (1)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了”、“识”、“私”各1分,语意转折1分,共4分)  (2)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被动句式“见……于”、“知”、“因”各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入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 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把自己排在他的学生的后面,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都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  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间,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万言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像对待老师那样尊崇他。 5.[s5] 称 韩 文 杜 诗 无 一 字 没 来 历/不 知 此 二 人 之 所 以 独 绝 千 古 者/转 妙 在 没 来 历/元 微 之 称 少 陵 云/怜 渠 直 道 当 时 事/不 着 心 源 傍 古 人/昌 黎 云:(3分)  【参考译文】 宋人喜好亲附会见名气大的人,诵读韩愈文章杜甫诗篇,他们话语间没一句没有出处。不知韩杜两人被人称谓千古的原因,迁官转任都好在没出处。元微之称赞杜甫说:“欣赏他大胆创新,直接运用当时的新鲜语言,不去刻意模仿古人的辞藻,陈言务去。”韩愈说:“只有古人对于诗文的语言必定由自己创作出来,水平再低也不能剽窃。” 现在依据二人的典故来验证二人生平读的书籍的人很少,少的可以一一考察到;也从不自己注释这句出自哪本书,用的什么典故。韩愈尤其喜欢自己创造字句,通过困厄自身来完成作品,随意说出的词句都句句为经典。别人学他,就觉得很不妥当了罢了。  [s1]4.  [s2]5.  [s3]6.  [s4]7.  [s5]8.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3题。

“博弈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的一种理论。“博弈”这一说法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赛、对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听上去有点玄奥,实际上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博弈论大师看经济社会问题犹如棋局,常常寓深刻道理于游戏之中。所以,博弈论多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入手,娓娓道来,并不乏味。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博弈模型。假设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赃物。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杀过人。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后进行审讯。检察官给出如下条件:

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一年刑期。但是,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三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十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十年刑,他只判三个月的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五年刑。   

两个囚犯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于两人在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所以,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选择坦白交代这一最佳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最短的监禁,但前提是同伙抵赖,这显然比自己抵赖坐十年牢要好。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的策略。不仅如此,坦白还有更多的好处。如果对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赖了,那自己就得坐十年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至多也只判五年。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一年刑)就不会出现。

在这个“囚徒困境”中,每个局中人选择了自己的最优策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的策略构成了一个最优的策略组合,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这种由所有局中人(也称当事人、参与者)的最佳策略构成的战略组合,被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 也叫“纳什均衡”①。

“纳什均衡”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从“纳什均衡”我们引出了一条真理: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中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司空见惯的经济贸易、国防政治和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现象,博弈双方在决策时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是无法实现最大利益,甚至导致对各方都最不利的结局,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在市场竞争、环境问题、公共资源开发利用中屡见不鲜。因此,博弈论不仅仅存在于数学的运筹学中,也正在经济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注】①纳什:世界著名博弈学大师。

1.[s1]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博弈论研究的是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采取策略。

   B.博弈论是研究棋弈、扑克这类对抗性质问题的一种理论,也是研究“囚徒困境”中陷入两难选择的策略问题的一门科学。

   C.“纳什均衡”是每个局中人自己选择的最优策略,是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

   D.“纳什均衡”由所有局中人的最佳策略组合构成,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利益,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从实质上说,“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2.[s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两位嫌疑犯陷入“囚徒困境”原因的一项是             (    )

   A.两个囚犯处于隔离的情况而无法串供。

   B.两个囚犯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

   C.检察官给出了一个特定的条件。

   D.两个囚犯都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3.[s3] 下列关于“纳什均衡”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实力相当、棋风相似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彼此争赢,他们下出的变化多端的棋局,是一个“纳什均衡”。

B.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保设备投资。最终政府加强污染管制,企业采取低污染策略,使企业利益与环境保护互相平衡,从而进入“纳什均衡”。

C.每年的五一、国庆都是商家盈利的黄金周,为了在七天长假里取得可观的收益,商家们无不使出浑身解数,降价促销甚至亏本销售,不惜打出“跳楼价”,“血本甩卖”的字眼。价格大战的结局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D.任何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面临着保持贸易自由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难选择。X国试图对Y国进行进口贸易限制,比如提高关税;Y国必然会进行反击,也提高关税。谁都没有捞到好处的结局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s1]1.

 [s2]2.

 [s3]3.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不少于800字。

    有一个皇帝想整修京城里的一座寺庙,便派人去找技艺高超的设计师,希望能够把寺庙整修得美丽而庄严。很快,就有两组人员被找来了,皇帝说三天后来看效果。工匠一组向皇帝要了一百多种颜色的颜料,又要了很多的工具。而和尚这一组,却只要了一些抹布和水桶。三天后,皇帝首先查看的是工匠们所装饰的寺庙,只见这座寺庙五颜六色,工艺也非常精巧,皇帝满意地点点头。接着,皇帝又转头看和尚整修的寺庙,只看了一眼就愣住了:寺庙非常干净,里面所有的物体都显出了它们原来的颜色,而它们光泽的表面就像镜子一样,反射出外界的光彩——天上的云,地上的树,以及对面五颜六色的寺庙——外界的一切,都变成了它美丽色彩的一部分,而这座寺庙只是宁静地接受这一切。皇帝被这种庄严深深打动了。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地球一小时”起初只是一项号召悉尼居民关灯的活动,后来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之一。“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今年全球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个城市共同创造了这个美丽的“黑暗时刻”。

    然而,伴随“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展开,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不断。有人认为,熄灯一小时是一场“秀”,实际意义不大。

    那么对于这个活动,你有何看法呢?请谈谈你的想法,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有一位著名歌手,将在某一大型晚会上演唱《我的中国心》,请从以下三场晚会中任选一场,为主持人写一段报幕词,引出《我的中国心》。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文艺晚会

    ②文艺界为玉树地震赈灾义演

    ③庆祝“五四”青年节文艺晚会

    选择(只填序号):

 

 

 

 

 

 

 

 

 

 

 

 

 

 

 

 

 

 

 

 

 

 

 

 

 

 

 

 

 

 

 

 

 

 

 

 

 

 

 

 

 

 

 

 

 

 

 

 

 

 

 

 

 

 

 

 

 

 

 

 

 

 

    下面请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为4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使句意更清楚,行文更流畅。

    以“传承民族文化、沟通人类文明、共建和谐世界”为主题的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政府、国务院文化部承办的我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性节庆活动——首届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5月23日在北京拉开帷幕。

    ①

    ②

    ③

    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