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 寒风吹彻 (1)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

寒风吹彻

   (1)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冬天,有多少人放下一年的事情,像我一样用自己那只冰手,从头到尾地抚摸自己的一生。

   (2)屋子里更暗了,我看不见雪。但我知道雪在落,漫天地落。落在房顶和柴垛上,落在扫干净的院子里,落在远远近近的路上。我要等雪落定了再出去。我再不像以往,每逢第一场雪,都会怀着莫名的兴奋,站在屋檐下观看好一阵,或光着头钻进大雪中,好像有意要让雪知道世上有我这样一个人,却不知道寒冷早已盯住了自己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

   (3)经过许多个冬天之后,我才渐渐明白自己再躲不过雪,无论我蜷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当一个人的岁月像荒野一样敞开时,他便再无法照管好自己。 就像现在,我紧围着火炉,努力想烤热自己。我的一根骨头,却露在屋外的寒风中,隐隐作痛。那是我多年前冻坏的一根骨头,我再不能像捡一根牛骨头一样,把它捡回到火炉旁烤热。它永远地冻坏在那段天亮前的雪路上了。那个冬天我十四岁,赶着牛车去沙漠里拉柴火。那时一村人都是靠长在沙漠里的一种叫梭梭的灌木取暖过冬。因为不断砍挖,有柴火的地方越来越远。往往要用一天半夜时间才能拉回一车柴火。每次去拉柴火,都是母亲半夜起来做好饭,装好水和馍馍,然后叫醒我。有时父亲也会起来帮我套好车。我对寒冷的认识是从那些夜晚开始的。

   (4)牛车一走出村子,寒冷便从四面八方拥围而来,把你从家里带出的那点温暖搜刮得一干二净,让你浑身上下只剩下寒冷。 那个夜晚并不比其他夜晚更冷。 只是这次,我一个人赶看牛车进沙漠。以往牛车一出村,就会听到远远近近的雪路上其他牛车的走动声,赶车人隐约的吆喝声。只要紧赶一阵路,便会追上一辆或好几辆去拉柴的牛车,一长串,缓行在铅灰色的冬夜里。那种夜晚天再冷也不觉得。因为寒风在吹好几个人,同村的、邻村的、认识和不认识的好几架牛车在这条夜路上抵挡着寒冷。

   (5)而这次,一野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似乎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了。现在全部地对付我。我掖着羊皮大衣,一动不动趴在牛车里,不敢大声吆喝牛,免得让更多的寒冷发现我。从那个夜晚我懂得了隐藏温暖——在凛列的寒风中,身体中那点温暖正一步步退守到一个隐秘的连我自己都难以找到的深远处——我把这点隐深的温暖节俭地用于此后多年的爱情和生活。我的亲人们说我是个很冷的人,不是的,我把仅有的温暖全给了你们。

   (6)许多年后有一股寒风,从我自以为火热温暖的从未被寒冷浸入的内心深处阵阵袭来时,我才发现穿再厚的棉衣也没用了。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

   (7)天亮后。牛车终于到达有柴火的地方。我的一条腿却被冻僵了,失去了感觉。我试探着用另一条腿跳下车,拄着一根柴火棒活动了一阵,又点了一堆火烤了一会儿,勉强可以行走了,腿上的一块骨头却生疼起来,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疼,像一根根针刺在骨头上又狠命往骨髓里钻----这种疼感一直延续到以后所有的冬天以及夏季里阴冷的日子。

   (8)天快黑时,我装着半车柴火回到家里,父亲一见就问我:这点柴,不够两天烧的。我设吭声。也没向家里说腿冻坏的事。我想很快会暖和过来。那个冬天要是稍短些,家里的火炉要是稍旺些,我要是稍把这条腿当回事些,或许我能暖和过来。可是现在不行了。隔着多少个季节,今夜的我,围抱火炉,再也暖不热那个遥远冬天的我,那个在上学路上不慎掉进冰窟窿,浑身是冰往回跑的我,那个跺着冻僵的双脚,捂着耳朵在一扇门外焦急等待的我……我再不能把他们唤回到这个温暖的火炉旁。我准备了许多柴火,是准备给这个冬天的。我才三十岁,肯定能走过冬天。

   (9)  但在我周围,肯定有个别人不能像我一样度过冬天。他们被留住了。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境……尔后整个人生。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

   (10)雪越下越大。天彻底黑透了。 天彻底黑透了。我静坐在屋子里,火炉上烤着几片馍馍,一小碟咸菜放在炉旁的木凳上,屋里光线暗淡。许久以后我还记起我在这样的一个雪天,围抱火炉,吃咸菜啃馍想着一些人和事情,想得深远而入神。柴禾在炉中啪啪地燃烧着,炉火通红,我的手和脸都烤得发烫了,脊背却依旧凉飕飕的。寒风正从我看不见的一道门缝吹进来。冬天又一次来到村里,来到我的家。我把怕冻的东西一一搬进屋子,糊好窗户,挂上去年冬天的棉门帘,寒风还是进来了。它比我更熟悉墙上的每一道细微裂缝。

(选自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有删节)

1.“许久以后我还记起我在这样的一个雪天,围抱火炉,吃咸菜啃馍馍想着一些人和事情,想得深远而入神。”作者在文中回忆起了自己的哪些事情?(4分)

 

 

2.第三段中说“那是我多年前冻坏的一根骨头,它永远地冻坏在那段天亮前的雪路上了”。结合下文,说说“我”腿被冻坏的原因。

 

 

 

3.请解释下面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7分)

   (1)像我一样自己那只冰手,从头到尾地抚摸自己的一生。

   (2)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尔后整个人生。

 

 

4.本文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1)对第四段中“牛车一走出村子,寒冷便从四面八方拥围而来,把你从家里带出的那点温暖搜刮得一干二净,让你浑身上下只剩下寒冷”的叙述,有人认为应将“你”改为“我”更恰当,试谈谈你的看法。

 

 

 

 

   (2)“赛风吹彻”在文中有多重含意,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1.光着头钻进大雪中玩耍,上学时掉进冰窟窿,在寒冷的教室门外等待开门,去远方拉柴    冻坏了腿。(每答对一点一分,语肓不流畅简洁扣一分) 2.生活的艰辛、生活的苦难对这个家庭的重压。人们在温饱的底线上挣扎,而淡漠了生活    中温情的成分,比如相互间的关爱和沟通.我个人在寒冷的夜里,孤独无助,没有家    人关心,没有温暖.(答m“牛活的艰辛”2分,答出“孤独”或“无助”2分,答出“没有家人的关心”或“没有温暖”2分) 3.(1)“一生”是个很空泛的时问概念,这里只把它具象化了,当成身体一样可以“抚摸”,其实是指种带着温情的回忆,以及对生命的的思索(具象、回忆、生命的思索.三个点,每点一分,意思对即可)    (2)困难与挫折先是从肉体上对人进行摧残,接着再对人的精神进行摧残.直到摧垮一个人的斗志,夺去一个人的生命.(肉体、精神、斗志、生命,答出一点一分,意思对即可) 4.(1)同意。“我”。全文叙述人称一致,写出了“我”走出家门后对寒冷的感受。不同意.这是个抒情的句了,“你”让读者置身其中,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有利于抒发情感,形成共鸣。(观点明确2分,说理透彻2分只说同意或不同意.没有论述,不给分。)    (2)“寒风”包括“冬天”和“雪”等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既实指北方自然环境的艰苦恶劣,也虚指人生旅途中的种种磨难.还指存生老病死规律中的脆弱和无奈,也有生活的冷漠和闻苦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的生命悲歌的一种心境。(环境的艰苦,人生的磨难,生活的冷漠,生命的悲歌,答出        “吹彻”两个字含义非常丰富,可从四个层而上分析理【解析】 ①时间上指人的一生被寒风吹彻,作者说他过去被寒风吹彻,现在被寒风吹彻,预示自己和其他人的余下的岁月也将被寒风吹彻。②空间上,每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被寒风吹遍,我们无法逃避.③程度上,寒风吹得人“痛彻骨髓”。④广度上,所有的人被寒风吹彻:这样作者把人生的苦难,生命的悲歌充分地表达了出来。(能从时间、空间、程度、广度中答也任意两点,即给2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履至尊而制六合,                    。              (贾谊《过秦论》)

   (2)酌贪泉而觉爽,                      。            (王勃《滕王阁序》)

   (3)征蓬泉而觉爽,                      。            (王维《使至塞上》)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际,                。              (李白《蜀道难》)

   (5)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6)                  ,术业有专政。                      (韩愈《师说》)

   (7)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8)                  ,羽化而登仙。                  (苏轼《前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以下2题。

卖花声·悟世

【元】乔吉

肝肠百练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竹篱茅舍。

1.这首散曲题为《悟世》,请简析作者“悟”到了什么。

 

2.这首曲子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①今天,我们是应该“轻视”当代人对物欲和享乐的追求,还是站在传统立场上“对抗”现实的商业化倾向?抑或“回避”这样的现实,通过纯粹的学术或淡泊名利的人格来独善其身?我觉得选择上述任何一种立场,好象都难以表达我们对现实真正的看法与期望。如果我们不仅仅关注西方“超越”性的人文精神,也不仅仅关注中国儒家的“忧患”意识和道家的“超脱”精神,那么你就有可能去思考建立新的人文理念。

    ②首先,我们可以从一个大的方面来理解“人文”,那就是“人的文化”,这样一来,对人文的解释可以因文化、文明的差异而千差万别。比如西方式的人文主义和中国式的人文主义内涵就不一样,前者强调“世俗的人”为中心,后者强调“礼仪的人”为中心。阿伦·布洛克在他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人文主义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者信条,而是一场曾经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看法而且现在仍在提出非常不同的看法的持续的辩论”。《易经》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人文也就是文化的含义。这种关于人文的文化性理解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中国当代人文建设,肯定应该具有与西方不同的性质。

    ③其次,就是人文的核心内涵,是文化内部二元对立所产生的自由张力。比如,相对于封建专制,人文主要指个性解放和人的解放;相对于科学主义和技术主义,人文包含对工具理性和技术主义的批判,在西方主要以审美现代性为标志(所谓审美现代性,就是说它不一定设计出比现在民主自由更好的体制,但是它可以对这个体制下发生的问题进行审美意义上的批判)。这可能是90年代市场经济以来,我们中国文化语境下人文的几种主要含义。其共同点,就是它往往设置二元对立范畴,如大众和精英,传统和现代,禁锢与解放,保守与激进,等等,而且有的时候可以互为人文的解释。

    ④人文的含义就是指“人的文化创造”。我们光看人的文化还不行,而且要包含“创造文化”的意思。这个精神我觉得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这个层面上的人文含义,对消解上述人文矛盾是有帮助的。比如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在我这里可能就不是主要问题。这不仅因为科学和人文都致力于人的幸福,而且你把人文定位在人的文化创造上,那么科学本身就有人的文化创造,你不能说科学一点人文精神都没有。我们所针对的是科学主义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从科学主义对人的情感、灵魂、精神、信仰的侵害和无视。所以科学领域中我们产生不了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正在于科学领域内我们“人文创造”的品格是很贫弱的。所以我所理解的人文贫困,就是我们今天丧失了文化生产和知识生产的能力,以及由这种能力所支撑的精神状态。人的文化创造最接近于西方式的“超越”。也就是说真正的人文品格具有“超现实性”。真正的“超现实”,我的理解是必须具有“创造新现实”的品格。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人文理念。

1.对于“人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文从大的方面理解就是人的文化。

    B.对人文的解释因文化、文明的差异而千差万别。

    C.人文的核心内涵是二元对立产生的自由张力。

    D.东西方的人文理念都具有“超现实”的特点。

2.以下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轻视”当代人对物欲和享乐的追求,“对抗”现实的商业化倾向,“回避” 现实,独善其身,都难以表达我们对现实真正的看法与期望。

    B.既要关注西方“超越”性的人文精神,也要关注中国儒家的“忧患”意识和道家的“超脱”精神,就有可能建立新的人文理念。

    C.阿伦·布洛克说“人文主义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信条”,这与《易经》中“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对“人文”的内涵理解是一致的。

    D.科学和人文都致力于人的幸福,而且科学本身就有人的文化创造,所以从“人文创造”的角度说,科学与人文不是绝对对立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审美现代性通过对现有体制下发生的问题进行审美意义上的批判,产生更好的体制。

    B.将人文的含义理解为“人的文化创造”,就可以消除各种二元对立的人文矛盾。

    C.科学主义侵害和无视人的情感、灵魂、精神、信仰,在这方面它与人文理念是对立的。

    D.只要解决了科学领域内人文创造品格贫弱的问题,就能产生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

 

 

 

查看答案

 [s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次画展上,一位女士对一幅中国画情有独钟,流连忘返。这幅画画的是一棵树,此树枝疏叶稀,一只小鸟站在一根树枝上,而这根树枝与其他树枝之间有一片空白。简洁的画面,独特的韵味和美感吸引了她。她很想买下这幅画,只是觉得画面上空白的地方似乎多了一点,于是,她问这幅画的作者能否在画上添加一些树枝和叶子。画家答道:“夫人,恕我不能从命!如果这样,不只是影响到画的质量,而且鸟儿也没有飞翔的空间了。”

学会预留空间,是艺术的规律,也应是人生的规律。我们的生活里有飞翔的空间吗?让我们放飞自己,给自己一个心灵的空间、放松的空间、思考的空间、探索的空间、发现的空间、创新的空间……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更丰富多彩,更加浪漫而富有诗情画意。

请以“飞翔的空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s1]20.

查看答案

 [s1] 请找出下面一段对话中的错误,并加以修改。

记者:①你的《叩问长江》,是历时108天,跨越13省,行程两万多公里的实际考察,②这难道是一个作家的职责吗?③你考察长江是逆流而上,而不是从源头顺流而下,这样安排有什么考虑?

被访者:④我是不希望我们的子孙将来没有水喝。⑤我选择逆流而上,从污染的下游往上走,希望越走水越清,直到清澈的源头,⑥可是从长江的源尾走到源头,⑦我的心情从未能轻松过。

 

序号

修 改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第四处

 

 

 

 


 [s1]19.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