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4题。 石蚕 ①我往我的玻璃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4题。

石蚕

①我往我的玻璃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他们叫石蚕。确切的说,他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

②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滩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飘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③这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的材料是由那种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然后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七拼八凑地拼成一个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纳衣;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④石蚕的小鞘不但是它的寓所,同时还是它的防御工具。我曾在我的玻璃池塘里看到一幕有趣的战争,鲜明地证实了那个其貌不扬的小鞘的作用。

⑤玻璃池塘的水中原本潜伏着一打水甲虫,它们游泳的姿态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有一天,我无意中撒下两把石蚕,正好被潜在石块旁的水甲虫看见了,它们立刻游到水面上,迅速地抓住了石蚕的小鞘,里面的石蚕感觉到此次攻击来势凶猛,不易抵抗,就想出了金蝉脱壳的妙计,不慌不忙地从小鞘里溜出来,一眨眼间就逃得无影无踪了。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

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直到早已失去了想要得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

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⑥可怜的水甲虫啊!它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聪明的石蚕早已逃到石底下,重新建造它的新鞘,并将靠着它们在水中任意的遨游了。

⑦这些石蚕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

⑧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这是为什么呢?

⑨原来,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它先拖着小鞘爬道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网上浮。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一样。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⑩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11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有改动)

1.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第①段的作用。

2.本文介绍的是石蚕,为什么又要写水甲虫?(4分)

3.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简要分析第③段  和第⑤段中划线部分的语言特色。

4.&&

 

1.(1)自热引出写作对象。     (2)点明写作重点,即介绍石蚕的生存方式和所依赖的武器。 2.(1)用水甲虫的凶猛进攻,突出小鞘对石蚕的保护作用(防御功能)。     (2)用水甲虫的被骗,衬托石蚕的聪明、自信。 3.(1)第③段划线句子使用比喻的手法把小鞘比喻成百纳衣、象牙塔,使小鞘形状生 动形象地表现出来;(2分,表现方法1分,效果1分)(2)第⑤段划线句子使用拟人的手 法写石蚕“不慌不忙地溜出来”写水甲虫“懊恼沮丧的神情”,将动物人格化,流露出作者 对石蚕的喜爱和对水甲虫的厌恶之情,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2分,表现方法1分,效果1 分) 4.①石蚕虽弱小,但是能躲避凶猛的天敌。启示我们:办法总比困难多,对待人生、 对待社会要充满自信。     ②石蚕虽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却能借助小鞘尽情遨游。启示我们要善假于物。     ③石蚕虽不懂得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原理,但是能靠本能把小鞘造得完美、精巧。启 示我们: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并与之友好相 处。(6分,石蚕的特点,每条1分;启示,每条1分。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本题为选作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你必须做出选择

奚同发

    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

满泪水。算算从儿时个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已都想不

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

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

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绝下开蛤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

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

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心父亲在时就有

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

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

都在拉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

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

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

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

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

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

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

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是自选

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

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从来没有这样

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间滑如泣,揉弦、双音、拔奏,悦耳、辉煌、明亮、阴

柔,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

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

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试阿!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

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助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再一次留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1.为什么说“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4分)

2.谈谈你对小说标题“你必须作出选择”的理解。

3.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作者为什么这样安  排情节?(4分)

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题,并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仿照下边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构成相互照应的一组排比句,最后做出结论。

未来的春,可以有鲜花飘香,也可能有荆棘丛生;                         ;未来的秋,可以有金色的收获,也可能有荒芜的田;因此我说,                          

                     

 

查看答案

 如果你是李董事长的秘书小张,请把下面这份电话留言整理之后以书面形式呈送给

李董事长,字数不超过45个(不含标点)。

小张:您好!我们张董事长和你们李董事长约好明天上午在新湖区会议中心8号会议厅签约,他要确认一下具体时间:上午8点。请你向你们李董事长汇报并回我们电话:13905738088。广厦房产有限公司秘书小王,即日。

 

查看答案

 将下面一个长句,变成三个短句,不能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

在2010年3月28日发生的山西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中被困井下的153名矿工的家属大多于4月2日前从各地赶到事发地点并对当地政府四天来的救援措施及救援进度感到满意。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6分)

(1)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 吾所以为此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3)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