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还荆州 唐·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还荆州       唐·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①云梦、洞庭:都指古代楚地,荆湘一带。

②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⑴颔联“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可当作互文见义理解,意思是             

                                                                   。这联诗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⑵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情感的?(3分)

                                                                          

                                                                          

                                                                          

 

(1)颔联“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可看作互文,意思是: 眼前(秦川)的山水仿佛传递着楚地的春晓美景。(答出互文意思得2分;直接说出“眼前的流水,宛如涌动着云梦楚地的晨意。身旁的山川,仿佛绵延着洞庭湖畔的春色。”得1分。) 这联诗句运用想象(“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给1分)由眼前景想象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出对友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 (2)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1分)再想象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情景,(表达牵挂之情)(1分,如回答“借……景抒发……情”给1分);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另:(首联叙描送别朋友出秦川,直接写“送”;颔联想象朋友将去的荆州风光,表达别后自己的孤独,突出不舍;颈联想象朋友将行的途中情景,表达对别后朋友的牵挂;尾联感叹一别再难见,直接表达不舍之情。)(首联1分;颔联颈联1分;尾联1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克有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者至,血偶涴衣           适:恰好     

B.尝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领

C.请民还州而偿所失         纵:放归    

D.若复失养,吾不汝矣        贷:借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贫无以为养                 引以为流觞曲水

B.真宗时宴大臣              范增目项王

C.匪独臣不也                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D.励精万机简宴幸            于是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且已主动招认,但薛奎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

B.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夫,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夫应该赔偿的损失。

C.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

D.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耐心劝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处,杀一儆百。         

 

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译文:                                                                     

                                                                          

(2)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3分)

译文:                                                                    

                                                                           

(3)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译文:                                                                    

                                                                          

 

查看答案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与“犹不能不之兴怀”的“以”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足极视听之娱

C.然秦区区之地

D.君臣固守窥周室

2.选出对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①终期于尽                ②感慨系之

A.最终希望灭亡              感慨联系着我们

B.最终必然都要灭亡          感慨随着产生

C.最后期待着灭亡            感慨随着往事变化

D.最终等待着灭亡            感慨联系着往事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虽舍万殊,静躁不同                   趣:趋向,取向

B.不知老之将至                         曾:乃,竟

C.况修短随,终期于尽                   化:自然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彭殇为妄作         齐:相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刘奶奶听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不由得夸赞说:“我从小是看着这孩子长大的,真有出息!”

B. 鲸的“歌声”能表达很复杂的意思,但远不能与人的语言相提并论,因为鲸的“歌声”里没有能够代表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的名词。

C.为了避免自己不被荣誉冲昏头脑,当选为中国工程学院院士后的付教授,要求继续工作在西南地质科学研究第一线。

D.根据市政规划,到2020年,北京的地铁线路总长将达到561.5公里,有望超过美国纽约,成为世界上拥有地铁线路最长的城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江天一传(节选)

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破,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功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  泣下。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选自《四库全书》本《尧峰文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下狼兵哗于途                   麾:指挥军队的旗帜

    B.监纪推官                       授:委任

    C.大帅天一甚急                   购:悬赏捉拿

    D.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之       瘗:带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家人怨且叹                     我不死,祸族矣

    B.尤同郡金佥事公事所知           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守御计

    C.以我畏死邪                     我为计,若不如杀我

    D.大呼高皇帝三                   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清兵南下,江南大乱,许多州县望风归附之时,江天一带据守丛山关。

    B.江天一看到徽州抗清事业已经失败,急忙将老母托付于弟弟,然后挺身而出,昂然被捕。

    C.金声劝江天一争取活下来侍奉老母,他的回答,遵循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训。

    D.江天一被押解天江宁,洪承畴不追究、问罪,但江天一的话让洪承畴不能不杀他。

4.把下列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译:                                                                

   (2)问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

        译:                                                                 

   (3)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4分)

        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3题。

“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

原始社会中,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用一些象征性动作,来表示他们的意向、感情。这些动作,有的后来成为社会生活的习惯,并常常被用作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社会组织和加强部落之间联系的手段。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阶级利用其中某些习惯,加以改变和发展,逐渐形成各种正规的“礼”。“礼”成了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组织和对民众进行统治的一种手段。

“跪拜礼”是中国社会中使用年代最长、最频繁的一种基本礼节。

人类在刚刚能直立行走时,他们的行走姿势、大约跟现在动物园中猩猩单用后肢行走时的姿势差不多,弯腰曲背、身体前倾、步履蹒跚,前肢下垂、离地面很近。以这种姿势行走的人们,当他们站定表示友好或敬意时,前肢着地、后肢弯曲就是很自然的了。人类的先祖在静止时比行走时更不易保持直立,这一点,在近代力学中是找得到原理的。已经能直立行走的人类,做出的后肢弯曲,前肢着地的姿势,就是跪拜礼的雏形。

进入阶级社会初期,人们尚不知桌椅为何物,帝王平民皆席地而坐,所谓“两膝著地,以尻著朣而安者为坐”。这种坐姿,对于行跪拜礼,是很方便的。所谓“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至其恭,以头著地为拜”。以跪拜作为一种礼节,自然而然地得以延续和巩固。这种情景,我们在现在的日本“榻榻篾”上还能看到。日本民族在榻榻篾上“两膝著地,以尻著腫而稍安”为坐。当坐在榻榻篾上的日本人要表示敬意而欠动身体时,他们“伸腰及股而势危”,“以头著地”,很自然地构成了一个跪拜动作。

随着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制度日益森严,经统治阶级改变和发展的各种礼仪礼节也日益繁杂化、规范化、经典化。仅跪拜礼一节,就被分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膜拜”等格式,各种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以及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所规定使用的跪拜礼都是不同的,它起到了维护、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等级关系的作用,起到了对人民加强其阶级统治的作用。例如,“稽首”,是最隆重的跪拜礼,属于“臣拜君之礼”;地位相等的人们之间通用“顿首”;而“吉拜”则属于“常祭之礼”等等。

当人们发明使用桌椅之后,跪拜礼已显得十分不便,似乎需要对它进行改革了。封建统治阶级也的确是根据其阶级利益,不断地在对各种礼仪进行改革兴废。例如,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清政府内外交困,财政危机,为了节约经费充实粮饷,明令废止了沿用三千年之久的“乡饮酒礼”。跪拜礼虽然有种种不便,但由于它有助于封建等级制的维护和巩固,有助于封建统治,对封建统治者有利无弊,所以,直到辛亥革命前的几千年间,它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采用而无多大改变。只是到了乾隆年间,中国式跪拜礼受到了一次挑战,英国外交使节到北京谒见中国皇帝,他不愿意向清皇行中国式跪拜礼,经过一番交涉,乾隆皇帝同意接受英国使者的西洋式单腿跪拜礼。

“跪拜”,从原始社会中人们互相致意的姿势,到阶级社会演变成了一种表示臣服的礼节,“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行跪拜礼的,总是臣服者、卑贱者。跪拜礼被掺入了一种人格侮辱的成份,并日见其明显。以至“卑躬屈膝”一词成了损人尊严的贬义词。人民对这种礼节,从习惯到厌恶,从厌恶到反对,乃至提出改革的主张,也就是必然的了。

清末,四川民间传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从来不许人向他行跪拜礼,也教育百姓不要向任何人跪拜。石达开是否有过这种主张,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这个民间传说本身,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跪拜礼的意愿

辛亥革命打倒了皇帝,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思想在中国大传播。有辱人格,维护封建制度的跪拜礼之取消,已势在必行。

正式废除跪拜礼节,这是辛亥革命的一大功绩。然而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久长,封建毒素至今不能说已被完全肃清。作为封建阶级的礼节,跪拜礼也尚未绝迹。不过,它现在主要使用于对偶像、亡灵的礼拜,而不是用于活人了。至于近现代作为一种惩罚的跪拜,则不能看作是一种礼节。但是,从中可以看到人们心目中对跪拜的厌恶。

作为一种社交礼节,跪拜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只是作为一块青记,它还残留在现代社会的臀部。它的最终消失,有待于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进一步丰富提高。

1.从原文看,下面对跪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最初的行走与跪拜礼有相似性,如后肢弯曲、前肢着地,这就是跪拜的雏形。

B.人类的坐姿与跪拜也有相似性,所谓“两膝著地,以尻著踵而安者为坐”,就体现了这一点。

C.跪拜礼形式多样,“稽首”“顿首”“空首”“膜拜”等,不同的形式,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等级差异。

D.坐在榻榻篾上的日本人要表示敬意而欠动身体时,他们“伸腰及股而势危”,“以头著地”的姿势,很自然的构成了跪拜礼的雏形。

 

2.“作为一种社交礼节,跪拜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只是作为一块青记,它不残留在现代社会的臀部。”根据原文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会的进步,人性的解放,人格的平等,决定了对人的跪拜都只能成为过去时。

    B.但毕竟跪拜沿用了三千年之久,不是说要绝迹就能绝迹的,事实上,确实还有毒素存在于我们体内,比如从对偶像、亡灵的礼拜中可见一斑。

    C.从以上意义来看,我们还要努力消除“毒素”,做一个健康文明的现代人。

    D.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久长,封建毒素难以肃清,如近现代作为一种惩罚的跪拜,说明跪拜沿未绝迹。

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礼”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内部组织的对人民进行统治的一种手段。“跪拜礼”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使用年代最长、最频繁的一种根本礼节。

    B.本文娓娓道来,让人们清晰地了解到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的前因后果。跪拜礼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事,但一旦被统治者利用,就变了味,成了维护和巩固阶级统治的工具。因此跪拜礼的消亡自然也合乎历史 的发展趋势。

    C.封建统治阶级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不断对各种礼仪进行改革兴废。即使是跪拜礼,到了乾隆年间,也不得不改变。

    D.跪拜,从原始社会中人们互相致意的姿势,到封建社会演变成了一种表示臣服的礼节。行跪拜礼的,总是臣服者、卑贱者。跪拜礼被掺入了一生中人格侮辱的成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