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嫔妃/濒危 重创/创痕 懊丧/婚丧嫁娶
B.说服/游说 尽头/劲草 陵迟/模棱两可
C.场合/场院 强迫/勉强 择菜/择善而从
D.复辟/媲美 供奉/供认 为难/为虎作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松下听琴,月下听箫,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梵呗,觉耳中别有不同。
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
读了上述文字,你或许也有类似的体验,或者领悟到某个道理,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你的生活体验,抒发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个字。④不得抄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
(1) _________ ,金块珠砾,___________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_______ 。夕阳古道无人语, ________ 。
(王实甫《长亭送别》)
(3)锦瑟无端五十弦, 。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4)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1.(1)请写出一个文中所包含的成语。
(2)丈人与荷蒉者都不赞同孔子的哪一种处世态度?对孔子的这一态度及所表现的言行,你如何评价?(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2题。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①,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②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③。
【注】①墟落:村落。②雉雊:野鸡鸣叫。③《式微》:《诗经·邶风》中的一首,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回答不超过15个字)(2分)
2.诗家评说:末句是全诗的灵魂,它画龙点睛,揭示主题。请联系全诗作简要赏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5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绍圣四年十二月一十九日海康城南东斋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葺茅竹而居之 葺:修建。
B.癯而实腴 癯:清瘦。
C.黾勉辞世 黾:尽力。
D.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范:示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以遗后之君子 退论书策以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C.先君命辙师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D.遂与渊明比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开头叙述苏子瞻谪居儋耳的生活状况,住陋室,啖芋荼,喜作诗,淡然于名利之外,表现了苏子瞻之人品、志趣,放旷情怀。
B.引是一种类似于序言的文体。作者转录了其兄子瞻之来信,体现子瞻对于陶渊明诗歌之艺术特色和陶渊明为人的评价。
C.作者在引录子瞻的书信的基础上,引发议论,表明自己对子瞻为人及诗歌创作的看法,并进行了概括评论。
D.本文笔法灵活。以散句为主,间杂着整句;叙议结合,行文自由。能运用引用、比喻修辞手法来表现子瞻谪居东坡后学问大进的情况。
4.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
⑵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