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以剥夺农村为手段来发展自己。因为城市并不必然代表先...

 

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以剥夺农村为手段来发展自己。因为城市并不必然代表先进,农村更不意味着落后。工业区边界的推进和农田的既定缩并非天然正当的。如果单纯依据经济效率,则自然用地必然比不上农用地,而农用地又必然比不上工业和城市用地。但这是城市无止境地侵蚀农村的理由。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农村的价值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增加。在延续传统基础上实现了现代化的农村,是现代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于是人们渴望田园生活的舒缓;城市人口拥挤,空间狭隘,于是人们向往农村的辽阔、宽广;城市繁华而嘈杂,于是农村的朴素、宁静变得格外可贵;城市过于人工化,于是农村自然风貌的价值就越来越大。洁净的农村,能够以可持续方式为城市提供净化服务、景观服务和其他宝贵的服务。所以推进健康的城市化,必须从狂热圈地中清醒过来,善待农村,反哺农村。因此,考察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否健康,一定要看它与周边农村的关系是否和谐。

1.文中认为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中进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什么?(3分)

2.农村对城市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0

3.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能“单纯依据经济效率”。那么,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7分)

 

 

 

 

1.城市不顾实际需要,狂热圈地。 2.农村可以成为现代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农村能够以可持续方式为城市提供净化服务、景观服务和其他宝贵的服务(如:为城市提供劳动力或农副产品等)。 3.(1)要依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2)正确认识城市和农村各自的价值;    (3)正确处理城乡关系;    (4)做到生态平衡,城乡互助,和谐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10分)

   (1)《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许牧投奔曹操”这一情节,表现了曹操什么样的性格特征?(6分)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阿Q正传》中,阿Q为了革命,用砖砸开了静修庵,砸了庵里“皇帝万岁万岁”的龙牌,并顺手拿走了观音娘娘座前的宣德炉。

    B.《女神·湘累》中,屈原在洞庭湖上说:“我效法造化底精神,我自由创造,自由地表现我自己。”作者借此表现了五四个性解放精神。

    C.在《边城》的结尾部分,推送出走了,白塔倾圮了,老船夫也死了,老马兵觉得自己却成了翠翠“这孤雏的唯一靠山唯一信托人”。

    D.《哈姆莱特》中所写的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三人复仇的举动,既是为了各自故去的父亲,也是为了争得骑士荣誉。

    E.《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鑫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其中暗示了迎春的悲惨命运。

 

查看答案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欧阳修尝概《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然读《史》《汉》之书,而察徐广、裴骊、服虞、应劭诸家之注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四五焉。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已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之数。

(节选自《文史通义》)

2.“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的分类名称,通常指哪四类?(2分)

3.《文史通义》作者是清代的哪位学者?(2分)

 

查看答案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密切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生活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3题

谈静

朱光潜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 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括号内)

    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

 

 

2.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3.(1)作者所说的“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