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
有钱无钱
钱百万姓钱名百万。钱百万姓钱却没有钱,钱百万的钱只能看不能用。钱百万的钱不是假钞,不是冥钱,是货真价实的钱币,只是不能流通罢了——钱百万的钱,全是古钱。人称钱百万是古庙镇一怪:乃钱币爱好者也。
每天,钱百万都不忘把那些收集的钱币拿出来反反复复地摩挲欣赏,组合排列,辨识鉴定,乐此不疲。
钱百万的钱币使小镇人大开眼界,其中有空首布、有齐刀、有秦半两、有汉代厌胜钱、有永安五铢、有开元大钱、有北宋铁母、有太平天国珍钱,更多的是清代的钱币,真可谓洋洋大观。
钱百万是退休的小学教师,那点可怜的退休金还不够他每月搜罗两三个钱币。钱百万唯有从牙缝里抠,平素鱼肉几乎是不进门的,常常素菜一碟、白饭一碗,自得其乐。
幸好早先这些古钱币在小镇人心目中并不金贵,半送半卖给钱百万的。
近年开放了,小镇人渐渐明白:这些古钱币其实老值钱呢。因而再不肯轻易售之于钱百万。
渐渐有了专做古钱生意的,在小镇上收了贩到市里、省城里。古钱价被越抬越高。
钱百万开始望钱兴叹。看中的,爱不释手的,却无钱购之。钱百万先后发现了圜钱、饼钱、永乐钱异品等,看得钱百万心儿痒痒,又恨恨不已。
钱钱钱,我钱百万姓钱名百万,拥钱“百万”想集几枚喜之爱之的古钱却阮囊羞涩,这钱币岂不是不集还罢,越集越气。
那些发了的大款,仿佛洞察了钱百万的心理,三天两日有人上门来拜访钱百万,意欲高价收购钱百万的古钱珍藏。头几次来的,无不被钱百万骂了个狗血喷头。
后几次来的,钱百万快人快语:“免开尊口”。
再后来上门的,钱百万傲然不理。
来人不急不躁,只叙家常,不谈钱币。
说起来钱百万家也真可怜,屋里摆设像开阶级教育展览,除了钱币别无它物。
来人很诚恳地说:“人生在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些钱币是能吃是能用,还是能带到棺材里?苦了一辈子,没享半点清福,怨不怨?凭你的经济实力,再想觅个看得上眼的古钱币比登天还难,与其空守着,还要吊心提胆别人来偷来骗,倒不如趁早出手,也免操了那种种的心思,乐得眼不见心不烦。一个人安享天年,强似现今这般千倍百倍呢……”
钱百万颔首不语,心海涟漪微漾。
钱百万经不住车轮大战式的劝说,再说对集珍稀古币已不敢奢望,终于狠狠心:出手。说句笑话,钱百万多年来一直在做“钱奴”——为“钱”奔忙,为“钱”辛苦。如今算是把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了,试试驱使、奴役金钱,不知啥滋味?
钱百万真正有了钱后,搬进了古庙镇新建的公寓。家像个家了,也告别了青菜萝卜家常菜,酱瓜酱茄就泡饭的清苦日子。
安逸得比死还难过的日子钱百万不久就厌了腻了。想想,整天无所事事,那日子如何打发。常常莫名其妙地感到恍恍惚惚,怅然若失,这种日子无聊透顶。
钱百万终于受不住古钱的诱惑,又悄悄地开始收集古钱币。只是比之以前集钱币要难上十倍百倍。钱百万又忙碌了起来,他一枚一枚地觅,一枚一枚地集,生活似乎又有了盼头。他固执地搬回了原来的老屋,又吃起了酱瓜酱茄……
有人说他:憨棺材!钱百万只当没听见,活得有滋有味。
1.根据小说内容,概括钱百万的形象特点。
2.小说在情节的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析。
3.联系上下文,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表现了深刻的主题,请结合作品加以探究。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做五小题)(5分)
(1)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明园田居》其一)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4)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
(6)问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7)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8)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2题。
不见
(唐)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了一种并作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李奕畴,字书年,河南夏邑人。乾隆四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大考改礼部主事,典贵州乡试,游①迁郎中。五十七年,出为山西宁武知府,调平阳,有政声。历江苏粮道、山东按察使。嘉庆十一年,坐巡抚保荐属吏违例,牵连被议,左迁江南河库道。
十三年,迁安徽按察使,治狱明慎,多平反。霍丘民范受之者,赘於顾氏,与妻反目,外出久不归。县令误听讹言,谓其妻私於邻杨三,锻炼成狱,当顾氏、杨三谋杀罪,其母与弟及佣工某加功,实无左证,五人者不胜刑,皆诬服。奕畴阅供词,疑之,骤诘曰:“尔曹言骨已被焚,然尚有脏腑肠胃,弃之何所?”囚不能对,惟伏地哭。奕畴慨然曰:“是有冤!”使干吏侦之,至陈姓家,言正月十五夜受之曾过宿,而谳曰被杀在十三日,乃缓系诸囚,严缉受之。久之,受之忽自归,则以负博远避,不敢使家人知所在,今始闻大狱起,乃归投案也。事得白。奕畴故无子,狱既解,乃生子铭皖。民间传颂,至演为剧曲。就迁布政使。
十八年,擢浙江巡抚。时近畿教匪未靖,或言严、衢两郡匪徒传习天罡会,诏奕畴严治。奕畴逮讯叶机、姚汉楫等,实止愚民相聚诵经祈福,无逆迹,坐罪首犯数人,株连皆省释。安徽、江西游民来浙租山垦种者日众,言官请禁。奕畴疏陈势难遽逐,请分年遣令回籍。上悟曰:“兹事不易言。游民皆无恒产,驱之此省,又转徙他省,断不能复归乡里。”命徐谋教养,俾流亡者变为土著,乃得安。
寻授漕运总督,在任五年,运务无误。奕畴固长者,待下宽,坐滥委运弁降四级,命以吏、礼二部郎中用。复以运弁纵容帮丁索费,被劾,降主事。二十五年,宣宗即位,命奕畴以尚书守护昌陵。道光二年,原品休致。十九年,重宴鹿鸣②,加太子少保。明年,会榜重逢,子铭皖适登第,同与恩荣宴,称盛事焉。二十四年,卒,年九十有一。
《清史稿》
[注]:①游:古同“荐”,再,屡次,接连。②重宴鹿鸣:为中举后六十周年皇上御赐庆典大宴,获此殊遇得此殊荣者寥若晨星,很是罕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典贵州乡试 典:主诗、掌管
B.治狱明慎 治:审理
C.当顾氏、杨三谋杀罪 当:理当
D.坐滥委运弁降四级 滥:随意、任意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奕畴治狱明慎的一项是( )(3分)
①奕畴阅供词,疑之 ③奕畴使干吏侦之
③狱既解,乃生子铭皖 ④株连皆省释
⑤请年遣令回籍 ⑥在任五年,运务无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奕畴在山西先后任宁武、平阳知府,在当地声誉很好,后任江苏粮道、山东按察使,因为巡抚保荐所属官吏违例,李奕畴受到牵连被降职。
B.李奕畴任安徽按察使时因平反顾氏冤案被民间传颂,在审理叶机、姚汉楫教匪案 时,得知只是百姓聚集在一起诵经祈福,于是只给几个首犯判了罪。
C.李奕畴任漕运总督时因为随意委派运粮官被连降四级,后又因为运粮官纵容帮丁索取钱财,奕畴被弹劾,降为主事。
D.道光十九年,奕畴获得朝廷重宴鹿鸣,加太子少保衔,第二年儿子李铭皖好中第,父子一起参加恩荣宴,当时人们称为盛事。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令误听讹言,谓其妻私于邻杨三,锻炼成狱。(3)
(2)久之,受之忽自归,则以负博远避,不敢使家人知所在。
(3)命徐谋教养,俾流亡者变为土著,乃得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当今画坛,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仿佛批评家是隔夜的麻辣汤,全部变了质。这实在是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结识的批评家,几乎都是爱读书爱思考的高手,几乎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也是自强不息的奋斗者。作为批评界的一员,反躬自问:画家蔑视批评家,肯定是有原因的。究其原因如下:
画是有形的诗,讲究直觉与意境。批评是无形的思,侧重理性与逻辑。诗与思是宿敌。柏拉图要把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诗人对他也没有好感。儒家诗圣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被儒家思想家朱熹颇为不屑地批评说:“道它作甚?”言下之意是很无聊很没有意思。
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语言表达的障碍,言不由衷是态度虚伪,词不达意是水平欠佳,言不尽意是效果有限。“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是话语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于是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卦象的延伸就是画,东汉刘熙解释说:“画,挂也。”古文挂、卦,音同义同而形似。这意味着古人认为画画比说话优越。
批评文章通常是即兴的随笔,与写意画相通。写意画家的作品,不经意的败笔很常见,如同颜真卿打叉画圈的行书或黄宾虹的乱笔,感觉很自然。批评家的文章却不能有败笔。批评家如果引经据典,会被讥之为卖弄;不引经据典,批评就成了知心话,说多了则假。这样的文本,又会被认为没有深度。如果形而上地议论,画家便指责批评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普通画家看批评家,也会像老板看老婆,越看越难看。
广义的批评既有指责,也有赞赏。凡是自大的画家无不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于是,偏重赞赏的批评,除了当事人之外,会受到画坛广泛的排斥,斥之为吹捧。反之,对于批评界的指责,画家又以外行为由加以抵制。
批评文章如果是艺术品的说明词,就降格为应用文。批评文章如果把作品视为直观的现实,就成了社会学、文化学的业余议论。批评家如果把作品作为解释的容器,可以装进不同的观念,画家会质疑:那我在那里?
晋唐以来的价值观,看重的是文章,其次是书法,最后是绘画。而今反过来了:画最值钱,书法其次,文章最贱。按照国营牌价,名人一篇文章的稿酬,相当于书法名家在宣纸上写一撇或名画家在画上滴一点。批评家与画家在社会回报上失衡,造成两者之间不平等的关系,画家怎能不看轻批评家?
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一个二三流画家的几件庸作,批评文章动辄几千字,比苏东坡评论二王、张旭、怀素、颜真卿、王维、李思训、吴道子等名家的文字加起来还长。不长就不学术的西式文本摧毁了一字千金、字字玑珠的传统,怎能让人器重?
大画家都是有思想的人物,如果涉足批评,肯定比很多批评家高明。又由于轻文重画是全社会的综合态度,致使进入批评界的一流人物实在是太少。就凭你那几个筋斗翻来翻去,他能看得上眼吗?
批评界的内斗削弱了自身。进入学术的前沿地带,批评界的老同事老朋友也很难形成共识,价值判断往往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容易发生冲突,让外界产生一盘散沙的印象。
来源:《中国书画》 彭德《画家为何轻视批评家》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画家轻视批主平家”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画是有形的诗,批评是无形的思,诗与思是宿敌。
B.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话语往往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
C.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用。
D.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无法让人器重。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思想,卦象的延伸就是画,没有卦象就没有画,卦象其实就是画的起源,或者说卦象就是最早的画。
B.批评文章应是对艺术品的评价,但如果只是对艺术品的客观介绍,那就降低了批评文章的品味,成了应用文。
C.从价值观上看,当代的书画价值要远远高于文章的价值,这和晋唐以来中国长期形成的价值观截然相反。
D.大画家都是很有思想的,如果他们能写批评文章,一定会提高批评文章的品格,但是现在真正写批评文章的一流人物实在太少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其结果是批评文章越来越被画家轻视。
B.画家的作品可以有不经意的败笔,批评文章则不允许出现败笔。
C.画家总是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这无疑增加了批评的难度。
D.批评文章应学习一字千金、字字玑珠的传统,不应盲目效法西式方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张朴村墓志铭
君讳云章,字汉瞻,号朴村,江南嘉定人也。曩者崐山徐司寇好文术,以得士为名,自海内耆旧①以及乡里朴学、雍庠②才俊有不能致,则心耻之,而士亦以此附焉。余初至京师,所见司寇之客十八九;其务进取者,多矜文藻,驰逐声气;即二三老宿亦争立崖岸,相镇以名;惟君处其间,敛然静默,体恭而气和。余心异之,而君亦暱就余。
君始以校勘《宋元经解》客司寇家,其后诸公贵人考订文史,必以相属,而君尝就陆稼书先生问学,独阴以名义自砥。方稼书先生为当路所排,君上书崐山相国;其后仪封张中丞与江督噶礼互劾奏,谳③久未决,君上书安溪相国。在君见谓义不可以苟止,而以言之不与为众所咍④。君在举场数十年,所与比肩游好次第登要津,司贡举,每欲引手,君辄曲避,以是终无所遇。
康熙五十二年,诏求岩穴之士。时华亭王司空承修《尚书》,奏君参校;书既成,而君淹留逾时,众以为疑。余间诘其所以然?君曰:“假予急功利,乃侘傺⑤到今邪?顾窃自念生逢明圣平生所志具上殿箚欲进见时一自列之耳。”既出京,会仪封公总督仓场,留主潞河书院;又逾年,然后归。今上嗣位,诏举孝廉方正,江苏布政使鄂公以君为举首,君老不能行,再书辞。大江以南,遂无列荐者。君内行饬修,遭母丧,既禫⑦,子孙请少进肉洎,君固不肯,时年六十矣。将终,语不及私,慨然曰:“吾生独君臣义缺,命也夫!”
铭曰:“敛其容,志则强。居虽蔽,闻既彰。身寿耇,嗣衍昌,归幽墟,宜乐康。
注:①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②朴学、雍庠:这里泛指有知识的人。③谳(yān):奏折递上去后等候裁决。④咍(hāi):讥笑。⑤侘傺(chà chì):失意的样子。⑥箚(zhā)子:古时官用上奏的一种文书。⑦禫(dàn):古时除丧服时的礼仪。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务进取者 务:谋求
B.多矜文藻 矜:夸耀
C.余间诘其所以然 间:私下
D.君固不肯 固:本来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从而以言之不与为众所咍/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而士亦以此附焉/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C.则心耻之/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D.吾生独君臣义缺,命也夫/是说也,人常疑之
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作者认为可“敛其容”的一组是 ( )
①独阴以名义自砥 ②每欲引手,君辄曲避
③而君淹留逾时 ④遂无列荐者 ⑤君内行饬修 ⑥将终,语不及私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朴村曾因为仪封张中丞和江督噶礼互相上奏折弹劾对方而长期没有结果一事,上书给安溪相国。
B.张朴村认为义是不可以因为苟且停止下来的,只因这一观点与众不同,所以大家才纷纷讥笑他。
C.与张朴村他并肩游学交好的人一个个获得了要职,管理着贡生和举人,他们每每想要伸手援助他。
D.张朴村临终前表示自己此生惟一的遗憾是没有实现君臣大义,而且认为这是他自己的命运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