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这篇社论指出;要得到人民群众的________和支持,不是发出几个号召就能解决的,必须有正确的政策。
②扮演屈原的那个演员,无论是表情还是服装都很_________屈原的身份。
③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近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加强瓦斯治理,____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④______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产品,就不能接收,________将对国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A.拥护 吻合 遏止 对于/否则 B.拥戴 吻合 遏止 关于/因为
C.拥戴 契合 遏制 关于/因为 D.拥护 契合 遏制 对于/否则
[s1]3.
[s1]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竦(sǒng)然 形骸(hái) 拎(līn)着 一爿(pán)
B.拗(niù)开 搭讪(shàn) 和煦(xù) 盘桓(huán)
C.账簿(bù) 惊骇(hài) 癖(pì)好 面面相觑(qù)
D.瘦削(xiāo) 打烊(yàng) 江渚(zhǔ) 逋(bū)慢
[s1]1.
按照要求作文。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这样写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意思是说:“诗这种东西,感情是它的根本,语言是它的苗叶,声音是它的花朵,思想是它的果实。”翻阅唐诗、宋词,含英咀华,欣赏汉字独特的美,可以怡人性情;诵读名篇佳句,抚今追昔,感悟历史沧桑巨变,可以启人心智。
请根据上面的提示,以“我读唐诗(宋词)”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姥姥的端午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选自《散文百家》
1.文章第②段在全文中起了哪些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2.文章的第⑨段用了整整一段的篇幅写“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何作用?(4分)
3.端午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本文为什么说它是“姥姥的端午”?请作分析。
4.这篇散文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作者只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这一件事来写,请探究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
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诗后的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它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答:第一首是从( )的角度来评价的。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 )
第二首是从( )的角度来评价的。王安石通过这首诗,表达了( )
第三首是从( )的角度来评价的。李清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