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文质论 ①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文质论

    ①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②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③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

 

1.根据原文,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文”和“质”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其中“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

    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C.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

    D.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现。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含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是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

    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

    C.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生活的一个例子。

    B.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

    C.“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靡丽了。

 

 

 

1.【答案】            A. 【解析】中国古代用文和质评论人物时文应是文化知识等外在的东西,而质的意思应该是指内在的道德。A项中的“‘文’ ‘质’是古代文论中的意思。 2.【答案】D。 【解析】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质”和“文”的含义理解,“文”是重在文化修养,而“质”是人内在的道德品质,D项表意不准确。 3.【答案】            B. 【解析】B项中,使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不一定产生“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的结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因为责任,烛之武临危受命,智退秦师;因为责任,刘和珍欣然请愿,殒身不恤;因为责任,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因为责任,巴金深情忏悔,呼唤人性……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铁肩担道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的内涵。

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查看答案

 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

2005年,可以说是恐怖文学迅速升温的一年,不仅在出版领域呼风唤雨,而且在网络上同样拥有超高的人气,“寻找中国的斯蒂芬·金”投票活动仅推出一周,就有近百万的点击率,有1万名网友进行了投票,500名网友纷纷跟帖评论,为心仪的作家、写手拉票。让记者有些惊讶的是,在候选的35名作家中竟有一大半都是网络写手,传统恐怖小说作家因为很少上网,在与网络写手的比拼中,明显占了下风,目前在投票页面上排名前十均为网络写手。

 

查看答案

 选出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3分)

像“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她们还在那儿支撑,______。

A、直到带工老板使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榨完为止

B、直到将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榨完为止

C、直到带工老板把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榨完为止

D、直到被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2003年10月15日,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的发射架耸入云天。

B、奥斯维辛有将近12000余名居民,距离华沙约120英里左右。

C、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使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D、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