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虽无惊天动地之举,但倾其所有,披肝沥胆,将大半生年华抛洒在了这片他立誓扎根的绿洲上。 |
B.市场中心那栋被大火烧了近一个小时的楼房已危机四伏,消防队员们这个时候冲进去救人无异于火中取栗,难免有性命之忧。 |
C.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并且开始了环保行动。 |
D.面对入室抢劫的歹徒,他奋力反抗,在双方纠缠之际,将歹徒刺伤,歹徒在送进医院后,伤重不治而亡,民众普遍认为这种防卫失当的行为罪不容诛。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静谧(mì)番禺(pān)拍击炮(pò)虚与委蛇(yí) |
B.亲家(qìng)挣揣(zhèng)编辑室(jí)徇私舞弊(xùn) |
C.稽首(qǐ)畋猎(tián)节骨眼(jié)纷至沓来(tà) |
D.编纂(zǎun)皲裂(cūn)压轴戏(zhóu)螳臂当车(dāng) |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日本3月11日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及核泄漏,福岛核电站内800多名工作人员大部分撤离,但一支由50名精干人员组成的抢险救援队却坚守在核反应堆附近艰苦地工作。虽然他们被告知可以拒绝响应号召,但他们认为这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勇士平均年龄50岁以上,这是灾难史上第一次由长者而不是青年承担拯救使命。目前“敢死队员”已发展到181名。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7分)
牡丹说
袁枚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wěi:繁盛),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非其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客过而尤之( ) 然则子之病(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二项是( )( )(2分)
A. 宜重吾价 B. 吾家读书久不效
C. 下牡丹百倍者 D. 取儿藁葬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 亡何花开 B. 子亟亟焉 C.齐王大说苏子 D.昂其直
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中,二个“之”字后都省略了“于”。
B.“花之怨以死也诚宜”中的“也”用在主语后,起停顿作用。
C.“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是二个宾语前置句。
D.“以其犹奇于新也”“ 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两句中的“其”用法相同。
5.下列各句全都属于主人对新买牡丹做法的一组是( )(3分)
①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 ②归其原,数日亦死 ③暴摧折之,移非其时
④一月之间,忽予忽夺 ⑤新者虽来,旧者不让 ⑥喜而左之,怒而右之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中,导致其花期紊乱,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原处。
C.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虽被移出庭院也可以不死,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
D.作者以牡丹的遭遇喻指封建社会中人才的遭遇,含蓄委婉地批评了封建统治者仅凭自己的喜怒而对人才生杀予夺的社会现实。
7.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揭示的哲理。(限20字以内)(2分)
|
|
|
|
|
|
|
|
|
|
|
|
|
|
|
|
|
|
|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6分)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项脊轩志》选自 ,作者归有光, 代著名散文家。(2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墙往往而是( ) 殆有神护者(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是第二人称的一项是( )(2分)
A. 而母立于兹 B. 久不见若影 C. 汝姊在吾怀 D. 述诸小妹语曰
4.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②余扃牖而居
③能以足音辨人 ④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A.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 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 ③④也不同
5.与“轩凡四遭火,得不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其制稍异于前 B.将何往而非病
C.戍卒叫,函谷举 D.传其事以为官戒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结构起过渡作用,引出下文对“可喜可悲”之事的叙述,抒发对项脊轩的深厚感情。
B.本文叙事以白描见长,如写祖母,只平平常常几句话和二个动作,就表现出责备、疼爱和喜悦交织的复杂情感。
C.作者回顾母亲和祖母时,分别以“余泣,妪亦泣”和“令人长号不自禁”来抒写不能自已的悲痛,然而在怀念妻子时却不见类似的描写,这暗含着祖母母亲的去世带给作者的打击更沉重。
D.文末“今已亭亭如盖矣”之句摇曳生姿,除寓睹物怀人、悼亡念存之意外,同时以乐景写哀情,含蓄地结束全篇,引发读者不尽的哀婉惆怅。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儿)……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1) ,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想佳人妆楼颙望, 。(柳永《八声甘州》)
(3) , ,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4)落木千山天远大, 。(黄庭坚《登快阁》)
(5)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 ,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6) ,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7) 祸兮福之所倚,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