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少省市片面追求GDP,无节...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少省市片面追求GDP,无节制地开采、出口稀土等资源,这种行为无异于为渊驱鱼,为丛驱雀,长此以往,稀有资源将消耗殆尽。

B.随着中东局势的变化,第四次石油危机来袭的言论不胫而走,枪声四起的利比亚似乎是撬开此次危机的导火索。

C.尽管由天灾与人祸“合谋”导致的日本福岛核泄露事故看上去是如此怪诞,如此匪夷所思,但是我们却必须冷静观察,仔细审视,并努力从中汲取教训。

D.张悟本亦或 “刘悟本”的骗术并不高明,一眼就能看穿,可偏偏就有人趋之若鹜,前赴后继。

 

A 【解析】A项,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误解词义,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自己的人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团结人,把关系本应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B项,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C项,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D项,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有贬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木铎      荷蓧      箪食瓢饮      割鸡焉用牛刀

B.墦间      浡然      克己复理      一言以敝之

C.羽旄      糜鹿      见危受命      朽木不可凋也

D.枯槁      喟然      如切如蹉      既来之则安之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怃(wǔ)然    问津(jīn)    饥馑(jǐn)    诲(huǐ)人不倦

B.股肱(gǒng)  愠(yùn)色    畏葸(xǐ)     不悱(fěi)不发

C.曳(yè)兵   庠(xiáng)序  饿殍(piáo)   谆谆(zhūn)教诲

D.朝觐(jìn)   水獭(tǎ)     夏谚(yàn)    能近取譬(p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作文。

      眼下青少年偶像崇拜之风愈演愈烈。有人指出,偶像脱胎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偶像就是“返祖”,是历史的倒退,绝不可取;也有人说,人们总是从偶像中汲取力量来充实自己,塑造自己,问题在于崇拜什么样的偶像,怎样崇拜。

你对“偶像崇拜”有怎样的看法?试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论,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

春天里种植自己

           王清铭

  三岁的时候,他的在一个小煤窑打工的父亲因塌方被埋在土中,撒手而去。父亲被埋葬的那天,母亲哭得声嘶力竭,他黑着脸,就是不哭。大人就对他说,你爸过世了,再也回不来了。

  他不说话,只是把头摇得像风中的小草。

  他不相信那个老是用宽大的手掌抚摩他,用粗硬的胡须扎他小脸蛋的父亲,会永远消逝,像一颗不发芽的种子。他跟母亲在房前的空地种过南瓜,一粒种子点下去,浇一些水,隔一段时间,就长出嫩叶,然后藤蔓爬满架子,最后结出很多很大的瓜。

  他问母亲:把爸爸种植①进土里,什么时候再长出来呢?

    母亲看着他明亮的眼睛,不忍心伤害一个孩子的心,就连声说:快了,快了,明年春天的时候。

    于是,他经常坐在屋门前,眼望着后山,希望看到婆娑的树影里他的父亲正大步地走回家中。第二年清明节时,他跟母亲去上坟,坟上的树跟他一样高了,但他的父亲还是没有从地里长出来。

    他问母亲:爸爸怎么还不长出来,是不是我们没有浇水呢?

  母亲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他有点明白过来了,也哭了,眼泪把整个衣襟都弄湿了。

  十三岁的时候,祸不单行,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又被一场车祸吞噬了生命,他成了孤儿。埋葬母亲的那天,天下起瓢泼大雨,但他不哭。也不再相信娘种植进土里后,会再长出来。

  十三岁的孩子没有谋生能力,邻居东凑一把米,西给一捆柴,衣服破了,有人争着拿回家缝补。他和村里的孩子打架了,那些孩子回去肯定挨父母的打。谁家里煮了好东西,一定要派孩子来叫他,以至于有些孩子怀疑他是父母送给别人的兄弟。父亲就对孩子黑着脸,说:就是,就是,你以后要把他当兄弟。

十三岁的时候他在村里有了许多的兄弟姐妹,虽然村里的生活很贫困,但他的生活很幸福。

二十三岁时大学毕业,他要求分配回村里的小学任教,他的理由很简单,他要报答村人的恩情,他的学费是村里人用米和鸡蛋换来的。他的工资除了留一点生活费,全部补贴给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孩子。为了报恩,他娶了村里一位大字不识一个的女子,只因为这女子的母亲把家里最后一只母鸡卖了,为他凑足了学费。

恩情似山顶的天空压在他的心头,但他瘦弱的身体不是嶙峋的山峦。有时侯,他偷偷跑到父母的坟前,让泪水漫过他孤独无助的心灵。他想到三岁时的梦想:假如父母种进土里,能够再长出来该多好啊。至少他现在不会觉得欠了村里人很多的情,这份情是一辈子都还不完的。

  三十三岁的时候他决定离开家乡,想法很简单,离开这些给予他养育之恩的村人,他不想再背负这沉重的负担了。决定离开的时候,妻子骂他忘恩负义,他摇了摇头,给了这个他从来就没有爱过的女子一巴掌,然后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巴掌。一抹嘴角的血,他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四十三岁的时候他在城里当了老板,每年都拿出很多的收入交给农村教育基金会,并指定要捐给他工作过的那个乡村小学,他不留名,也拒绝记者采访。

  我成为他的朋友是后来的事情了。有一次酒酣时,他说起了这段经历。我沉默了许久。然后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现在是把自己的心种植②进了生活过的那个乡村了。报恩有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长成大树,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得到阴凉。”

  (选自《读者》2010年第8期)

1.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选文中“他” 的人生轨迹。 (3分)

 ①       时期  ②       时期  ③回乡报恩时期  ④       时期  ⑤进城发展时期

2.结合文意,理解文中加点“种植”一词的不同含义。  (4分)

 ①                                                

                                                

3.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4分)

4.人应当怎样报恩?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 (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6)吾所以为此者,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